2015年10月26日 星期一

新中國成立前夕的外交方針

新中國成立為結束百餘年來舊中國的屈辱外交,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基礎上建立新型的外交關係。二戰結束以來,世界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美國為奪取世界的控制權,對蘇聯進行了遏制政策,從政治、經濟、軍事上發動對蘇聯的冷戰。世界出現了美蘇兩大陣營的對峙。國際形勢錯綜複雜,當時美蘇的角力主戰場在歐洲,中國內戰爆發後,美國公開採取扶蔣反共政策,蘇聯擔心會引起美蘇衝突,謹慎地保持中立,同時也悄悄地給東北武裝力量提供援助。當革命勝利趨向明顯時,美國試圖從中國內戰中脫身,蘇聯的支持才轉向公開。

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同蘇聯和一批人民民主國家以及周邊新興民族獨立國家,提供了建立新國家關係的可能。另方面中國同美國和英國卻存在著擺脫控制的矛盾,西方以美國為首對新中國抱著敵視態度,1949年上半年,毛澤東提出另起爐灶打掃乾淨屋子再請客一邊倒三條方針,處理外交事務。中共中央不承認與國民黨建交的各國使節,只把他們當作普通僑民,便於日後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外交關係。毛澤東說,列強在中國沒有合法地位,不要忙於他們承認,先把他們打倒。要和蘇聯等民主國家建交。

毛澤東指出,全國勝利後在一個長時期不必求西方承認,要按照平等原則同一切國家建立外交關係,一天他們不改變敵視態度,一天就不給他們在中國的合法地位。中共明確宣佈聯合蘇聯,站在國際和平民主陣營一邊。在美蘇冷戰和國共內戰的作用下,美國和中國共產黨處於尖銳的對立狀態。中國當時需要蘇聯必要的援助,但斯大林對中國的民族主義有顧慮,派米高揚特使到西柏坡訪問,中央領導向他解釋中國情況,對外交方針和恢復生產,發展濟交換了意見,要求給予援助。毛澤東提出了一邊倒的著名論述。


人民解放軍渡江戰爭中,英國軍艦與解放軍交火,解放軍總部發出聲明,無懼西方威脅,鄭重宣告,各國要在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上建立外外關係,要西方斷絕同國民黨的關係,把在中國的武裝力量撤離。中共觀察英美的反應,謹慎地保留回旋餘地。南京解放前夕,美國駐華大使司徒雷登沒有隨國民黨政府遷往廣州,仍留在南京,中央派出黃華和他接觸,司徒雷登想訪北平,給美國最高當局阻止。19496月底至8月中旬,劉少奇代表中央訪俄,促成與蘇聯和人民民主國家的建交工作。新中國對國民黨簽定條約和協定進行審查,分別給予承認、廢除、修改或重訂,保衛國家主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