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新中國成立時即進行遏制,並且還聯結其盟友不承認中國。毛澤東提出一邊倒政策,衝破封鎖,至1951年5月已有19個國家同新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蘇聯和各人民民主國家都對新中國的誕生採取鮮明的熱情支持態度。因此,中國政府決定不經談判,和這些國家在友好的基礎上建交和開展友好合作。1949年10月2日,蘇聯成了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國家,蘇聯副外長葛羅米柯政電中國外長周恩來,決定和中國建交,並派遣大使,同日宣佈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外交關係。周恩來覆電表達願意建交的意願。
從10月到翌年1月,先後同新中國建交的國家有保加利亞、羅馬尼亞、匈牙利、朝鮮、捷克、波蘭、蒙古、德意志民主共和國、阿爾巴尼亞和越南民主共和國10個人民民主國家。當時南斯拉夫也即時承認中國,由於蘇聯和南斯拉夫發生內部矛盾,中南兩國推遲到1955年1月才正式建交。另外,中國同周邊的民族獨立國家和歐洲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根據實際情況,區別對待,按規定原則,先談判後建交。鑒於有些國家雖然承認新中國,但卻與國民黨保持外交關係。中國堅持要移交其境內中國財產給新政府,斷絕與國民黨政府的關係,承認一個中國,才就雙方建交日期和互換使節等問題進行磋商。
按照這個原則,從1950年到1951年,新中國同印度、印度尼西亞、緬甸、巴基斯坦、瑞典、丹麥、瑞士、芬蘭建立了外交關係。通過與這些國家建交,新中國向周邊國家傳達了睦鄰友好的信息,向世界昭示了一個中國的原則,打破了美國對中國實行遏制和孤立的政策。英國、荷蘭和挪威也是較早承認中國的國家,但拒絕中國提出的原則性條件,中國沒有同這三個國家達成建交協議。亞洲的錫闌、阿富汗、尼泊爾和以色列也較早承認中國,但由於各種原因,未能舉行建交談判。但新中國的外交已初見成效。
當時為了擴大新中國的對外影響,1949年11月至12月的亞洲、澳洲工會會議和亞洲婦女會議先後在北京召開。同時中國共產黨和各兄弟黨為了加強聯係,提供服務,1951年1月成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這個組織為新中國對外友好合作發揮了作用,讓新中國對外的聲音有了更廣闊的傳播空間,不讓美國的反共聲音獨大。中國和美國人民之間的往來,主要靠美國友好人士。他們寫的一些關於新中國的革命勝利和新中國成立的信息傳到了美國,讓華僑和美國友好人士感到振奮。新中國的成立給中國帶來了希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