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11日 星期一

架起彩虹般的橋樑


我們一家九口遷來香港定居,在故鄉只留下一個三姐繼續學業。她畢業後在公路局工作,與一位派來工作的工程師結婚。姐夫是一位建設道路和橋樑的大學畢業生,負責照顧在家鄉生活的三姐,我們對他非常敬重。六七十年代,他被國家派去非洲支援坦桑尼亞和贊比亞建設,在道路和橋樑方面出了不少力。回國後,他當上了福建省路橋室總工程師,每當駕車在大陸高速公路上飛奔,見山過山,見橋過橋,我就會想起他來。談起建橋,他總喜歡提起茅以升,好像有說不完的話題。

1950年茅以升擔任中華全國科學普及協會副主席,鐵道部要籌建武漢長江大橋,邀請他擔任技術顧問。1951年周總理召開政務院會議,討論長江大橋建設方案,囑托他多出力,他一刻沒有停留,在長江邊上調查研究,測水速,測流量,用三年時間勘測設計,確定建一座雙層橋,上層為六線行車路,下層為雙線鐵路軌,全長一千六百七十米,高八十三米,相當於28層樓高。由於江寬水深,水下岩層複雜,茅以升和同事們反復試驗,以科學為依據,攻克難關,於1957年讓大橋峻工。

茅以升於1896年出生於江蘇鎮江,十歲時他在等小伙伴們一起去橋上看賽龍舟,結果小伙伴來了卻告訴他,橋塌了,很多人掉下江裡淹死了,其中還有他們學校的同學。他聽了既失望又傷心,他對父親說,我長大後要建設結實的橋,父親自是支持他的想法。自此,不管他走過石橋還是木橋,總會從橋面看到橋底,細心研究。有時看到滿載貨物的車輛安全駛過大橋,臉上會現出無比喜悅的神情。1906年他考入南京江南中等商業學堂,用功向學,終日躲在祖父的書房看書學習。

1911年他抱著掌握先進科學技術造福社會的目的,考入唐山路礦學堂,於1916年以第一名畢業,同年他以第一名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留美官費研究生,進入美國康奈爾大學。由於唐山路礦學堂並不出名,大學要他重新考試,才能入學,結果他以比美國同學更好的成績獲得錄取。他在康奈爾獲得碩士學位,對中國十分友好的賈柯貝教授叫他留校當助教。可是他來美國學習是為了為中國造橋,決定回國。賈柯貝教授,勸他學好理論還必須有實踐,叫他到匹茨堡橋樑公司實習。

他接受好意教導,在緊張和勞累的工作中,學會了繪圖、設計、金工、木工、油漆等全部造橋技術,後來又考入匹茨堡加利工學院橋樑系,選修了橋樑建築、高等數學、城市建築管理、英語和法語等課程。他節衣縮食,勤工儉學,用一年半時間寫出長達32萬字的關於橋樑第二應力的博士論文,成為該校第一位博士。回國後他在唐山交通大學任教,1928年擔任北洋工學院院長兼教授。1933年他接到時任浙江建設廳廳長的同學曾養甫邀請,主持建錢塘江大橋計劃。

回國13年,他參加過幾次修理橋樑的工作,但有了這次在錢塘江上修鐵路和公路兩用橋,可說他有機會實現人生的理想了。錢塘江是有名的險江,上游山洪爆發時,江流湧,下游潮水湧入時,波濤如山,江底更是泥沙沖擦,變幻莫測。他親自組織勘察,反覆調研,採用氣壓沉箱法建造橋基。1,440根橋椿一天只能做一根,要花四年才能做完,他和工人商量,找出辦法,用射水法,一晝夜可以打30根,茅以升創出修橋墩,架鋼樑,上下并進,加快了進度,於1937年建成大橋。

現今很多遊人到錢塘江觀潮都會走上這座大橋,讓人們在英國、德國、法國、美國工程師建的舊中國大橋之外,看到了中國人自己建造的大橋。中國能夠逐步掌握現代科技,靠的就是這些民族精英刻苦學習的精神,讓中華民族奮發起來。知識是人類共同的資產,好的吸收,壞的揚棄,只有懂得虛心學習,有民族自信的子孫,中華民族在世界崛起就有希望,願年青人奮發向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