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天天都有好消息,中國月面着陸器起飛綜合驗證試驗在河北懷來縣地外天體着陸試驗場圓滿完成,標誌着中國載人月球探測工程邁出關鍵一步。這項技術突破,是中國首次進行載入航天器在地外天體的着陸與起飛試驗,成功完成代表中國在月球着陸與起飛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系統驗證了着陸起飛、控制、觸月關機、導航與控制、推進系統與方案,確保各子系統之間的協調與匹配性。攬月着陸器可搭載兩名航天員往返月球表面與環月軌道,攜帶月球車與科學載荷,是航天員登月的生活中心,能源中心和數據中心。
中國計劃在2030年前實施首次載人登月,這次試驗是實驗這一目標路核心步驟之一。通過模擬試驗,提前發現並解決技術問題,為航天登月提供更安全的保障。未來中國可開展月球表面長時間駐留、科學實驗與資源探測。這是中國邁向深空探測的重要里程碑。中國月球基地的構想正逐步從科幻走向現實,未來可呈現出一種融合高科技、原位資源利用與中國傳統智慧的獨特風貌。中國將就地取材,用黑科技,使月壤原位3D打印系統,利用太陽光聚焦至超過1300℃熔融月壞,直接打出太極磚,進行廣寒宮建設。
太極磚設計靈感來自福建土樓的微孔結構與應縣木塔的榫卯技術,抗壓強度可達到32MPa,每平方厘米可重1噸,具備抗月震與微隕石撞擊能力。中國將使用群針鑽探系統從月壞中提取水冰,供人員飲用與電解製成氫氧燃料。中國人的創意無窮,讓中國在月球探測上與眾不同。當人們還不敢相信的時候,中國已開始着手進行研究,為未來做好準備。科研+生活+能源,樣樣想得透徹,把指揮中樞、科學實驗室、能源供應系統、通訊導航基站、月面操作系統、居住艙都想好,為航天員提供生活空間與生命支持。
中國2028年前將建成基本型科究站,驗證月壤建材技術;2035年擴建6人可長期駐留基地;2045年升級為綜合科考站,95%建材在月球原位製造。這是從神話到現實,呼應嫦娥奔月,廣寒宮,把建築設計古代建築智慧與航天技術融合,展現中華文化與科技的魅力。中國的科技越來越精彩,中國是人間不可缺少的一個存在,既造福自己也造福人類,這樣的國家值得尊重,是人類的希望所在。中國年青人必須胸懷大志,在自己崗位上發揮所長,為國家發展增磚添瓦。每一個人的努力是中國變得越來越精彩的支持力量。讓我們生命不息,奮鬥不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