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中國鋰電池又取得新進展

/林倫理

天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通過技術創新,研究團隊實現了高能量密度電池”Battery 600”的性能目標,並成功實現了高能量密度電池”Pack 480”的成功研制。這意味着電池續航能力可提高2-3倍,打破傳統電解液對溶劑化結構的依賴,提升了電解液的穩定性與離子擴散性,有效抑制鋰枝晶生長,提升安全性與循環壽命。這是中國人工智能輔助設計技材的進步,透過AI進行溶劑與鹽的選與聚類分析,加速材料創新,展現了智能化材料研發的潛力。推動電動交通革命,促進儲能系統發展,助力太陽能、風能穩定供應。

這項技術的進步,將為綠色能源的基礎設施提供重要支柱,推動全球減碳目標的實現。隨着技術成熟與成本下降,電動汽車、消費電子、航空航太等領域應用,引領材料科學新方向,為世界作出貢獻。根據實驗結果,該技術在微型無人飛行器上實現續航時間提升2.8倍,若用於電動車,續航里程將從400公里提升至超過1000公里,並減少充電頻率與時間,提升安全性與壽命,降低短路風險。目前這項技術已具備批量化生產能力,預計今年下半年將全面投入生產,為電動車電池供應提供新選擇,讓人又有新驚喜。

目前全球鋰金屬電池研究蓬勃發展,但中國在技術創新、產業鏈整合與資源儲備方面已展現出領先優勢。歐美與日本等地聚焦固態電池、超快充技術、硅碳負極與電池回收技術。歐洲強調本地化供應鏈與環保標準,推動電池回收與綠色制造,美國則透過通膨削減法案鼓勵本土電池生產。許多國家鋰電池資源有限,需要依賴進口,面臨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風險。中國則技術領先,寧德時代、比亞迪已開始布局第二代鈉離子電池與半固態電池生產。中國鋰電池四大材料,全球市占率超過85%,具備統治級競爭力,從礦產開採到電池製造、回收再利用,形成閉環式供應鏈。

中國是全球鋰電池消費國,2025年電動車銷量預計達1560萬輛,儲能新增機達120GWh。中國的鋰電池技術不僅在學術上取得突破,也在產業化與全球競爭中展現強大實力。這意味著末來中國在全球新能源轉型中扮演更主導的角色。中國年青一代應精益求精,擔負起責任,要做世界在科研上的領導者角色,讓世界更進步。中國人要有自信,相信我們能行。只要我們奮鬥不息,努力不懈,我們一定可以攀上高峰,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年青人要有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這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是生命意義之所在。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