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中國將舉行大閱兵,並邀請友好國家參加檢閱。參閱的武器裝備有戰略打擊力量、戰役戰術先進裝備,還有一部份未來戰爭形態相匹配的新質力量。受閱的作戰群隊,體現了信息主導,體系支撐,聯合制勝的特點,展現了更大作戰效能。大閱兵不只是軍事展示,更是政治、外交、與文化的綜合表達,把國家實力與軍事現代化,展現在世人面前。中國從早期使用繳獲裝備,到今天百份百自主研製武器系統,反映了技術戰略能力的飛躍。這也向國內外傳遞了中國在維護國家安全與主權的能力。
中國政府強調閱兵不只是軍力展示,更是和平力量的象徵,表達了中國願意承擔維護世界與穩定的責任。這次閱兵是中國對全球局勢穩定的一種軍力背書,旨在告訴世界中國不是挑戰者,而是穩定者。這次閱兵有強烈的政治象徵意義,有助凝聚民族認同與愛國情感,強化民眾對國家發展的信心,展現了中國的制度自信與國際地位。當然,閱兵展示新型武器與作戰力量,對潛在對手形成心理壓力,尤其在中美關係緊張與台海局勢升溫時具象徵意義。藉閱兵邀請友好國家出席,有助鞏固外交關係,推動軍事合作。
通過閱兵,展示軍隊紀律與現代化,對維持地區穩定與打擊恐怖主義意義重大,但也會引發一些反華勢力解讀為軍事民族主義,對外強硬信號,讓他們加劇對中國的戒心。不過在過去的10年中,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中美貿易磨擦、俄烏衝突、以巴戰爭等,閱兵成了中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表態方式。中國閱兵既是軍事展示,也是外交工具,促進國家間的合作與信任,也可能加劇某些國家的警惕和競爭。這正是當代國際關係的複雜性所在,中國善加運用,有時是需要的,引發誤解也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現代中國科技的進步,帶來了武器裝備的進步,更何況強國都是在研究軍工中帶動了民用產品的進步。因為軍事工業是國家的責任,沒有強大的國事能力,那能完成保家衛國的使命。中國近200年內曾因武器落後,受盡西方凌辱,不在軍事能力提升有所作為,中國無法成為強國。但強而不霸,只為維護世界和平,與聯合國一道主持正義,受到各弱小國家的擁護。中國不只保自己國家安全,也保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和平穩定,是世界和平的穩定器。我們堅定地支持國家走和平發展道路,沒有強大的軍事實力,難在現實的世界中有所作為。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