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全球市场因贸易战風雲突變,國際資金紛紛來香港避險,香港憑借獨特的金融優勢,吸引了大量資金來港。從4月到7月下旬已錄得915億美元基金投向亞洲市場,其中有443億美元流入中國市場。由於”特朗普效應”,國際投資者對內地資產債券越來越感與趣。這些資金都不是短期的,因為海外投資者大部份在香港設有專業投資團隊,加大布局內地市場,也讓香港分享到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紅利。香港財管市場蓬勃發展與亞太區財富快速增長相關連,去年亞洲高淨值超一千萬美元的人群增長5%,突破85萬人,國內人群就達47萬。
香港上半年新股集資額突破千億,高居全球榜首。銀行業投資產品銷售暢旺,交易金額增到17,740億元,私銀相關交易也大幅增長到44,660億元,證券和期貨也上升到464億元,展現穩健增長。國際金融機構看好香港,出現資產管理模規擴大的狀況。國際大金融機構把香港納入成全球倉庫網絡內的許可交付地點,並接受倉庫營運商申訴許可,以儲存倫敦金屬交易所註冊品牌的金屬,並向香港增配人手或高層。反正,香港已成國際資本青睞的地方,沒有一定的條件和中國因素,他們不會來香港。這些錢不是短線錢。
有了錢就要有好項目,才能把錢留在香港發展,國內的科技進步和行業發展,就是這些錢留在香港的原因。我們得想辦法找到好項目,把錢留在香港幫資本增值,也同時幫助國內企業發展起來。節能環保事業就是這些資本所喜愛的,因為既能賺到錢,也能賺到好名聲,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出力。同時,高科技環保事業,才是有前途的事業,把錢投向這方面,才有可持續發展的機會。投資者都不是傻瓜,他們講ESG,講環保,講社會責任、講企業管治,實際就是你要把企業管好,有公德心,保護地球,才能永世發展。
我尊敬在節能減碳方面努力的科學家,也尊重那些關注ESG的企業家,我願窮我畢生精力,推動科技進步,為科學家和ESG企業家做吹鼓手。我除了為他們鼓掌,自己也想上場,做一名奮鬥者。雖然歲月不饒人,但與年青人一起奮鬥,其樂無窮。現在年青人都不想開工廠當實業家,作為開革開放第一代工業人,看到此情此景,心中有點悲涼。但不搞實業,不發展工業,中國怎能挑起世界發展的重擔。還好,喜歡搞實業的年青人還是有的,我願和他們㩦手共進,為他們引路,做們的踏腳石,一起歡快地高歌猛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