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樓價太高,很多香港人都買不起樓,是社會一個死症。香港政府必須擺脫殖民地時代定下的高地價政策演變成的困局,合理利用土地,通盤計劃,從新上路。土地是稀缺資源,不可再生,賣少見少,合理控制使用和價格,可增加財政收入,造福社會。衣、食、住、行是人類社會重要的生存要素,香港的衣、食、行均沒有問題,唯一困擾社會的就是住的問題。只要把住的問題解決,而且住好,人就可安居樂業,讓香港變成真正的天堂。何謂住好,各有各的定義。一個小家庭能有個700平方呎,應該可滿足要求。
香港在解決房屋問題的過渡時期,可以有貨櫃屋,可以有各種公屋,但要徹底解決香港居住問題,要有整盤計劃,不要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的做法,而要理順香港房屋政策。香港政府和地產商都是房屋發展的主力軍,政府與地產商應有分工。政府應扮演提供市民保障房的角色,私人發展商則扮演提供高端住宅的角色。政府應及早根據人口增長的比率規劃好住宅用地,打破什麼郊野公園不能住人的壞規矩,對環境作好規劃,以建設人居和環境相適應的居所,讓人在此休養生息,讓香港人住得更舒心快樂。
700呎以下的房子全由政府建設,700呎以上的房子全由私人發展商去策劃。政府應成立千億元房屋基金,為建700呎單位做好準備。政府建的房子,按現在物價每個700呎單位租金7000元,500呎的為5000元/月。私人發展商建的房子則可自由買賣,讓高收入人士作為投資和改善生活環境之用。社會生活的穩定,必須有一半人有保障房可住,以減少生活壓力,把人的精力投放於工作和發展之上。香港的樓價已去到不合理狀況,富了地產商,百姓卻百上加斤。沒有了章法的社會,人們不會認可,應進行改革和改變。
政府成立一千億房屋基金,不是與以前的房屋委員會對立,而是相輔相承,為穩定民生作貢獻。政府投放這一千億基金,不是吃光花光,而是變成物業,成為政府的公共資產,有租金收入,是社會的共產,造福市民。為社會積累共產,是政府的責任,讓政府積累的資金用於再發展,造福社會,讓香港發展得更美好。我們盼望政府積極有為,善用財政盈餘,不要讓盈餘變成守財奴的玩物。錢可以是香港財政穩健的保證物,房屋也可以達到同樣目的。錢會貶值,物業可保值,兩相比較,政府不能不為市民細加考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