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教育的發展,中國注定要成為一個創新型國家,對社會各個方面進行創新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中國每年培養出來的大學生超過700萬人,2017年就有795萬人,比一整個香港的人都多出超過50多萬。今年中國的大學在校生有2,682.3萬人,比整個台灣人口都多,國家在智力的投資不遺餘力,目的就為了中華民族的復興。中國科技人力資源在2007年達到4,200萬人,躍居世界第一位。目前中國科技人員將從6,000多萬人增長到1.2億人,佔全部就業人口比例從8%變為12%,科研投入將超過GDP的2%。
中國人的聰明才智在現代的中國發揮到淋漓盡致,讓高鐵飛奔,讓歐洲貨運班列通行十幾個國家,不因各國火車軌道寬窄不一而影響行程,大大地縮短了歐亞貨物流通的時間和成本。中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高附加值的科技產品出口量在增加,中國已成高科技產業、製造業、設計業、研究開發和出口方面最大和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中國在加快傳播、轉換、普及和應用新研究成果,擴大國內技術市場的交易。目前GDP中技術交易份額已從0.85%增長到2.5%。中國已成最大的廣泛應用信息技術的社會,讓人驚嘆。
中國科技發展的長期目標是把中國變成世界上最大的創新型社會和知識型社會,充份利用全球知識和技術資源,加強知識、技術、信息和基礎設施的投資。國家這些措施增強了創新能力,擴大了創新知識的規模效應,增加了人民的知識資本,加快了在知識領域趕上發達國家的步伐。中國在加快知識技術的傳播,深入農村人口之中,增強所有中國公民的科學文化素質。千億元"喔喔下鄉"計劃,正是把天然氣、太陽能發電送入農村的壯舉,正是增強農民的科學文化素養的舉措。除此之外,中國還在培養世界一流的科技領軍人才。
十九大召開在即,習近平領導的中國政府將加大財政支持,促進基礎科學、前沿技術和社會福利的研究和實施。政府在促進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確保"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政策的實施,鼓勵和促進理論創新,以及自然科學與哲學社會科學的整合。創新知識具有溢出效應,中國擁有巨大的經濟規模,個人、企業和組織的創新知識都將造福整個社會,可以提高個人收益並使每個人從中受惠。世界的未來看中國,中國的未來取決於創新。中國最大的目標就是復興,為人類做出更大貢獻。創新國家是中華民族復興之路。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