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實現歷史轉折 活躍對外交往

1978年底中央和國家面臨向何處去的重大歷史關頭,必須對國家前途命運作出政治決斷和戰略抉擇,以實現具有深遠意義的轉變。此時,美蘇兩大國爭奪世界霸權,帶來了戰爭危險,既威脅發展中國家,也威脅到一些資本主義國家。為了擺脫超級大國的控制,減少戰爭威脅,以及經濟危機造成的生產設備和資金大量閒置、市場蕭條,急需開辟新市場。中國利用這個時機,加速引進資金和設備。鄧小平估計世界戰爭可以延緩,於是加強對外交往,邀請外國元首訪華,國家領導人也組織大量出訪,加強合作。1978年,僅副總理和副委員長以上領導人出訪就有20多次,訪問國家達50多個,增強了關係。

197810月,鄧小平訪日最受世人矚目。《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互換批准書儀式上,鄧小平向日本各界人士介紹中國內外政策,事後還專門對日本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企業和高科技設施進行了考察。在考察中,他多次表達合作的願望,學習國外先進經驗和技術,以加快中國現代化建設。日本十個對華友好團體為鄧小平舉行歡迎酒會,共有日本各界人士2000多人參加。日本內閣21人,出席鄧小平答謝宴的有14人。中國在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為加快現代化建設打開了局面。國務院組織各部門及各地負責人出訪西歐、美國、日本,重點考察工農業,調查研究人家的水平,以資借鑒。

谷牧帶隊訪問西歐五國,25個城市,共參觀了80多個工廠、礦山、港口、農場、大學及科研單位,進行廣泛接觸。此時,西歐國家因經濟蕭條,急於為過剩的產品、技術和資本找出路,希望與中國進行合作。中國乘勢向這些國家學習經濟發展的做法和管理經驗。美國雖然和中國在毛澤東時代啟動了正常化進程,但由於台灣問題仍未取得進展。美國卡特政府總結幾年對華談判後,擬定了對華政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妨礙同台灣關係,向中國通報。鄧小平作出積極回應,會見美國國務卿萬斯提出,建交美必須同台灣廢約、撤軍、斷交,承認一個中國。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熱津斯基訪華,代表卡特接受中國提出的條件。在中日關係改善的同時與美國也開始建交談判。


197811月,鄧小平看了美國提出中美建交聯合公報草案,當即加速中美關係正常化步伐,強調台灣是中國內部問題,任何國家都不能干涉。從197911日起,中美兩國互相承認並建立外交關係,在197941日以前從台灣和台灣海峽撤出美國軍事力量和設施,並通知台灣當局終止共同防禦條約,從而結束了長達30年的不正常關係。中美日關係的改善,不僅對中國外交和世界局勢發生了積極深遠的影響,而且有利於中國的現代化建設,為國家創造了進一步改革的良好國際環境,讓中國逐步振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