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外交工作的修復和重新思考

60年代未至70年代初,面對國際形勢的大變動,中央慎重分析變化,適時進行轉變,使外交關係出現了新轉機。1966年,中國提出了極左口號,要建立一個沒有帝國主義,沒有資主義,沒有剝削制度的世界。外交部陸續將駐外大使和參贊調回國內參加運動,干擾了正常的外交工作。江青等人憑著手中的權力,插手外交工作,喊出世界已進入毛澤東思想時代,世界革命中心轉向中國,誣蔑建國17年來的外交工作不濟,要外交人員強行向外國人發送《毛主席語錄》,引起駐在國的疑慮和不滿,使外交工作陷入混亂。

文革一年多時間裡,中國外交關係出現倒退,對外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幾乎停頓:不參加國際會議、不交流、不派也不接收留學生,外貿也大幅下降,更嚴重的是已建交和半建交的40多個國家中有近30個國家發生了外交糾紛。北京發生了燒砸外國駐華機構事件。在毛澤東支持下,周恩來制止了極左行為。周恩來緊急召外事各造反派,宣佈在外交部奪權是非法的。毛澤東批評王力在外交部煽動奪權的講話是大毒草,並把王力、關鋒隔離審查。中央文革小組江青等插手外交部受到重挫。毛澤東多次發出指示,不要向外國人自吹自擂,國際鬥爭要分主次。不要搞大國沙文主義,要恢復正常外交秩序。

此時,新的國際格局初露端倪。中國與美國和蘇聯都交惡,不和任何人結盟,形成三大國鼎立之勢。美國此時要面對復興中的日本,同時在西方聯盟中的地位有所削弱,自身又陷於越戰泥潭,與蘇聯的爭奪中處於不利位置。中國也因中蘇交惡,陷入前所未有的緊張狀態,需要重新考慮外交戰略。1967年秋,毛澤東注意到尼克松準備競選美國總統,發表文章說不能永遠把十億人的中國排在外面。他叫周恩來閱讀此文。196811月,尼克松勝出,中方提議恢復華沙大使級會談。中國借新聞司發言人之口要求美國撤出台灣,指出不管任何人上台,不改變以往做法,會談不會有結果。


此時,中蘇處於公開敵對狀態,中國調整外交戰略的任務變得更加迫切。毛澤東委托葉劍英、陳毅、徐向前、聶榮臻研究國際戰略問題,謀定而後動。周恩來囑咐他們要以元帥的戰略眼光協助主席掌握動向,向中央提出建議。他們認為蘇美雖有向中國發動核戰的可能,要做好準備,但機會較微。蘇聯威脅較大,也入侵新疆裕民縣,製造了嚴重流血事件,但後來周恩來與要求來華的柯西金在機場談判後,雖沒有解決問題,但情況也有所好轉。葉劍英引用魏蜀吳三國鼎立之局,利用美蘇之間的矛盾,互相牽制。陳毅向周來作口頭報告,經毛澤東等中國領導人制定外交明確思路,給中美關係打開了大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