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中國對外關係的戰略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恢復席位,外交獲得新的活力和廣闊天地,一個遍及世界各大洲的建交高潮出現了。60年代末,與中國建交的發達國家只有法國等六個國家,70年代初,中國同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關係獲得全面發展。1970年先後同加拿大和意大利建交,19715月同奧地利建交,標誌著中國同發達國家普遍建立外交關係的進程已經開始。中美關係解凍後,中國又先後同比利時、日本、德國、澳大利亞、新西蘭等一批國家建交,中英和中荷外交關係也從代辦級升格為大使級,1973年底完成同美國以外的發達國家建交的過程。

70年代上半期,土耳其、伊朗、馬來西亞、秘魯、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40多個亞非拉國家都同中國建立外交關係。這時中國與東歐各國的關係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復、改善和發展。中日建交則具有特殊意義。當時日本追隨美國,採取敵視中國的政策,美國尼克松採取新的對華政策,給日本政壇帶來極大震動。日本朝野各界要求政府盡快爭取日中建交,在對華友好政黨、團體和人士大力推動下,1972925日,日本新任首相田中角榮訪華。毛澤東和周恩來同田中角榮進行會談,929日發表聯合聲明,宣告中日不正常關係結束,深刻反省侵華戰爭給中國人民造成的損害,中國政府宣佈為了中日人民友好,放棄對日的戰爭賠償要求。

19732月,毛澤東向第四次訪華的基辛格提出一條線一大片的戰略思想,即一條從日本經歐洲到美國的統一戰線,以抗衡日益膨脹的蘇聯霸權。他認為這對西方和東方安全有利。經一段時間思考,毛澤東於19742月同贊比亞總統卡翁達初次提出三個世界劃分的戰略思想。這一思想把美蘇列為第一世界,亞非拉等地區的發展中國家為第三世界,居於兩者之中的國家為第二世界。第三國家以前都是殖民地,獨立以後都面臨著肅清殖民主義殘餘勢力,發展民族經濟的歷史任務。中國屬第三國家,注意聯合威脅較小的一方,集中力量反對更加危險的蘇聯霸權主義。


197446日,鄧小平由毛澤東提議率代表團到紐約出席聯合國第六屆會議。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首次出席聯合國會議,受到世界普遍關注。鄧小平在發言中闡明毛澤東關於三個世界的思想和中國對外政策,支持第三世界要求改變目前不平等的國際經濟關係的主張和合理改革建議。他說,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也是發展中國家,中國屬於第三世界。中國支持一切被壓迫民族反對霸權。中國現在不是,將來也不做超級大國。毛澤東和周恩來因勢利導打開了國際局面,也為後來的改革開放打下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