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9日 星期二

共產黨對”左”傾錯誤的糾正


在社會改革中過左或過右都是使改革出現挫折的原因。香港在爭取更民主的政治改革中走入死胡同,也因有一批人得不得了,以破壞社會秩序和恐嚇中央為路線,結果導致普選流產。中國在解放戰爭中,也發生過一些右和的傾向。隨著解放戰爭的勝利,又經過全國土地會議,右的傾向基本上得到了糾正,可是的觀點和做法有了發展,脫離了中央的精神。有人說貧雇農打江坐江山民主政府只是農民的政府等。侵犯了中農和民族資產階級和民族工商業的利益,混淆了敵友之分,不區別大中小地主。

對於打擊開明紳士,不按平分原則給地主留下必要的生活資料,亂打亂殺的行為,給實際工作造成了重大損失。中共中央在12月會議上即予以糾正。在半年多時間內,發佈了一系到文件,大力糾正的錯誤。毛澤東和中央指出,政策和策略是黨的生命,各級領導同志務必充份注意,萬萬不能粗心大意而如果真正忘記了我黨的總路線和總政策,我們就將是一個盲目的不完全的,不清醒的革命者就會左右搖擺貽誤我們的工作。在土地會議上的缺點就是沒有預見到的傾向,未能制定出統一的科學標準。

任弼時在《土地改革中的幾個問題》報告中,著重指出,過去是以剝削、歷史、生活及政治態度等這樣許多項目來作為定成份的標準的。除剝削一項以外,拿其他幾項作為定階級的標準都是錯誤的劃分階級成份的標準只有一個,就是依據人們對於生產資料關係的不同,來確定各種不同階級對生產資料佔有與否,佔有多少,佔有什麼,如何使用,而產生各種不同的剝削關係,就是劃分階級的唯一標準。這樣大家就澄清了劃分中的混亂現象,分清敵我,為順利推進土地改革,團結人民,起了重大作用。


毛澤東和中央還制定了領導階級和同盟者的政策,率領同盟者對敵鬥爭,對被領導的階級和同盟者以物質福利,至少不去損害其利益,對被領導者給以政治教育。中共中央規定,依靠貧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發展農業生產。對中農、中小工商業者、知識份子,避免採取激進行動,對開明紳士,只要贊成反蔣,贊成民主,不反共和反土改,就加以團結,從而鞏固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孤立了敵人,為奪取全國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香港有一批人在香港回歸後,代表西方利益,作過的爭奪政權行為,最後必遭全社會反對,陷入全港市民的包圍之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