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談判在抗戰後期中斷。日本投降後,蔣介石擺出和平姿態,於1945年8月14日、20日和23日連發三封電文邀請毛澤東赴渝面商”國家大計”。24日毛澤東覆電表示同意。27日,蔣介石派張治中及美國駐華大使赫爾利到延安迎接。28日,毛澤東階周恩來、王若飛,在張治中和赫爾利陪同下飛抵重慶,開始了抗戰後國共兩黨的談判。這次兩黨的談判是在國際和國內的形勢下促成的。蔣介石意圖在國內政治上取得主動權,同時也利用談判時間為內戰作準備。毛澤東看穿蔣介石的心思,將計就計作出相應對策。
8月26日,毛澤東的中央向全黨發出了《關於同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的通知》,指出國民黨在”內外壓力下,可能有條件地承認我黨地位,我黨亦有條件地承認國民黨的地位,造成兩黨合作(加上民主同盟等),和平發展的新階段”。同時告訴全黨要準備作必要的,以不傷害人民根本利益為原則的讓步,並說”無此讓步,不能擊破國民黨的內戰陰謀,不能在政治上取得主動地位,不能取得國際輿論和中間派的同情,不能換得我黨的合法地位和和平局面”。這個策略讓共產黨取得了政治主動,使蔣要發動內戰的謀算輸了理。
毛澤東離延安期間由劉少奇代理主席職務,領導全黨密切配合毛澤東在重慶的談判工作。毛澤東則在抵重慶機場時發表了簡短談話,”為保證國內和平,實施民主政治,鞏固國內團結”,”以期實現全國之統一,建設獨立,自由與富強的新中國”。毛澤東毅然赴渝,出美蔣意料之外,沒有準備,一切提案都由中共提出,使國民黨處於被動地位。經過一輪交峰,迫使國民黨政府承認了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即雙方”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富強的中國,徹底實行三民主義”。
中共承認國民黨的領導地位,共同實現”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及黨派平等合法”,以達到和平建國的目的。同時要國民黨”結束訓政,實施憲政,”召開政治協商會議,邀集各黨派代表及社會賢達協商國是,討論和平建國方案及召開國民大會”。但國民黨仍堅持”軍令政令統一”,在軍隊問題上,中共願意縮編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把散伂全國各地的軍人向解放區集中。由於這一讓步使中共獲得了政治的主動。談判期間,毛澤東、周恩來和王若飛與外國友人及各民主黨派接觸,解釋政策,表明中共和平民的願望,為發展建國統一戰線打下了基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