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1日 星期二

熊曉鴿將風險投資引入中國

洋為中用,古為今用,始終是中國人遵循的生活法則,說明中國人有很強的包容性。中國人對德國人的一絲不苟和精確性非常認同,對日本人的紀律和服從性也能從中學到好處。熊曉鴿也是吸納西方技術風投的第一人,在20多年的風投生涯中,促成了70多家企業成功上市,造就了近400位千萬和億萬富翁。人們熟知的張朝陽、馬化騰、李彥宏等網絡王者,熊曉鴿就是他們背後的巨人。熊曉鴿生於湖南湘潭,曾是鋼鐵廠的一級鉗工,1977年恢復高考,勤奮好學的他考入離家50公里的湖南大學工業自動專業。

 
1978年,他寫的一篇《來自太平洋彼岸的友誼》給登在湖南日報上,激發了他的記者夢。從1981年開始,熊曉鴿自學新聞理論、新聞史等專業課程,1984年以總分第三名被錄取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新聞系英語採編組專業研究生。在當研究生期間,熊曉鴿在《中國日報》上發表了數十篇英文文章,在班上獲得數位美國老師的欣賞,告訴他應到美國走走看看。他終於決定去美國留學,在1986年獲波士頓大學一年的獎學金,入學就讀。到美國時,熊曉鴿身上只有38美元,幸好到步當天就找到了兩份兼職。

 
19875月,他以一年時間修完所有課程,以優秀成績拿到波士頓大眾傳播學碩士學位,再獲波士頓大學一年獎學金,攻讀經濟、國際關係博士學位。後收到弗萊徹法律與外交學院的獎學金,轉校攻讀國際經濟與商理博士學位。1988年他應聘美國卡納斯出版集團《電子導報》中文版的負責人,把導報辦得有聲有色。這份導報以電子和IT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為讀者群,熊曉鴿也因此結識了硅谷很多創業投資機構,對風險投資有了初步認識。一次榮毅仁訪美,熊曉鴿當了IDG麥戈文的翻譯,就此他們相識了。

 
19896月,《電子導報》中文版退出中國,英文版繼續在香港發行,熊曉鴿當了副主編。1991年,他被派往香港當亞洲副總裁,開拓香港和台灣市場並重返中國。不久他離開導報當了IDG亞太區總裁,負責出版、調研和風險投資工作。由於祖國在他離開後經濟高速發展,而他在美國又採訪過眾多的科技公司,決意把美國風投複製到中國來。他在中國舉辦IT論壇,來了很多人,包括時任電子部部長的胡啟立也出席了講座。他不僅熟悉中國,也懂國際遊戲規則,他和中國政府及IDG的關系,讓他如魚得水,成為中國風險投資界的教父。華人出國後大多以自己所學回饋祖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