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2日 星期日

遠程導彈總設計師屠守鍔

政府是科技發展的重要推手,科學家是科技發展的靈魂,政府和科學家的結合成了科技發展的原動力。這股原動力的源泉來自國家和民族的需要,來自人民生存和發展的理想與追求。一個十多億人口的大國,沒有能夠保護自己國家的自衛武器,在豺狼遍天下的國際局勢中,中國必成人家口中的魚肉。屠守鍔1917年生於浙江湖州,兒時隨父從上海回老家途中,遇日本戰機轟炸上海,瞬間使繁華的上海成了廢虛,滿目瘡痍,感慨萬千,決定長大要造出飛機保衛國土。1936年,他考入清華,選修了航空系。

 
屠守鍔於1941年赴美國麻省理工留學,兩年後取得航空工程碩士學位,並在美國飛機工廠任職工程師。1946年,他回國擔任清華大學教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被調往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授。1957年屠守鍔受聶榮臻之邀,成為國防部第五研究院主任,負責導彈結構強度和環境條件的研究。當時中國處於建國初期,條件非常艱苦,既無圖紙又無資料,只得靠自己憑科學知識去模索。為了熟悉導彈的結構和技術,他就把唯一從蘇聯引進的導彈拆開,對構造和工藝進行研究,通過仿製初步組織了一個導彈系統。

 
屠守鍔曾隨聶榮臻訪俄,促成了中國唯一一次導彈技術引進的工作。後來中蘇關係惡化蘇聯撤走所有在華專家,中國導彈的研究陷入困境。屠守鍔堅守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主持一分院,任副院長一職,開始了中國依靠自己力量研製彈導的歷程。1962年,經過兩年多時間的設計完成了第一枚中近程導彈試飛,卻首飛失敗。但他痛定思痛,查找原因,修改設計,又經過兩年的艱苦科研,於19646月起的連續8次的飛行試驗均獲成功。19653月,他受中央委托,對遠程導彈進行研究,並擔任總設計師。

 
1971910日,中國自行研製的首枚遠程導彈半程飛行試驗成功,但全程飛行於文革中擔誤了9年,直至1980年才再次主持遠程導彈試驗工作。他白天黑夜連續作戰,經常工作20個小時,直到1980518日導彈在發射台矗立後,他不顧年過花甲,親自爬上發射台檢查,才在可以發射的鑒定書簽上屠守鍔三個字。屠守鍔是中國航天事業上的一個鐵人,為國家的航天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受到後人崇敬。在此複雜的國際政治環境中,我們可以想像,假如中國沒有遠程導彈,國家的崛起將如何保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