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8日 星期六

陳宏助推中國新技術創業

19歲的陳宏於1982年取得西安交通大學計算機學士學位,1985年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讀博士學位,1991取獲取計算機博士銜頭。他是留美學生中最早創業的一批人,在1999年帶領Gric在納斯達克上市。陳宏不但賺了第一桶金,掙了經驗和人脈,還證明了中國科技人同樣可以在美國創業成功。華人在美國處境並不好,在歷經Gric創業過程中的千辛萬苦,陳宏明白了要進入美國主流社會,需要以群體的身份出現。為了改善華人在美國的環境,1999年他成立了華源科技協會,幫助來自中華大地的精英在硅谷創業。

 
陳宏在美國雖然已是少有的幾個華人上市公司的CEO,但仍受美國主流社會排擠。鑒於助這種處境,他於2003年回到北京,創建漢能投資諮詢有限公司,幫助中國人的新興產業的創業者融資。陳宏的計劃獲得國家科技單位的大力支持,協調他的工作目標,使他順利完成一系列融資項目,為框架傳媒完成分眾媒體1.83億美元的收購。他幫過的企業不少,其中有千橡集團4800萬美元的第三輪融資,助力Neo Photonics收購飛通光電,為中軟國際集團贏得戰略性投3500萬美元等項目,引起業界極大的關注和轟動。

 
陳宏以他在美國學到的經驗回國創業,助推中國新技術創業企業,把資本市場和科技發展結合起來。他能夠獲得成功,完全得益於國內完善的科技體系,以及在成長中的資本市場的威力。香港有成熟的資本市場,政府如能有一個更好的科技支援機構,香港新技術創業將獲得更好發展,年青人的機會將更多。可惜香港一些禍害香港的議員,百般阻撓,使創科局難產,白白浪費三年寶貴時光,阻礙了香港理工科大學生有更多出路的機會。對於這種倒行逆施的行為,阻礙了大學及研究機構的科技發展,引起科技界嘩然。

 
陳宏喜歡創新,也願意協助年青人創業。他以漢能為名,就是暗喻中國人也能,只要我們有美國同樣支持科技的政策和方法,中國人在科技創新方面不會亞於其它民族。香港科技創新和創業的條件都具備,就看社會如何去協調和運用。陳宏就是香港值得借鑒的一面鏡子。多年來香港科技界及各有識之士建議政府成立科技局,助推科技創新和創業,想不到香港那些頑固不化的議員卻千方百計地阻撓。從回歸開始,陳方安生以政府不干預政策扼殺科技發展的機會,現在這些議員又以港英時代的理由阻創科局誕生,香港科技前途令人感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