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8日 星期三

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

蔡元培畢生為教育事業而奮鬥,作出了重大的貢獻,被譽為現代知識界的卓越前驅。他開中國學術自由之風,開創男女同校學習的格局,一生探求教育和民主的真諦,不為名利,以率真的人生態度,服務和教育自己的國民。1894年他赴京考取了翰林,但在甲午戰爭中慘敗給日本,使他感受到恥辱和巨大的震動。民族的危亡使他從仕途轉向了救國救民的道路。他和梁啟超、譚嗣同維新變法派關係密切。百日維新失敗,他說,康黨失敗,由於沒有培養出人才。為此,他於1988年回紹興中西學堂任總理。

 
期間他聘請中西學者任教,建立圖書室,推行新式教育,把東、西方有益的東西加以採用,樹立了有良心、有立場的知識份子形象。1907年蔡元培赴德國留學,翌年入萊比錫大學文明史與世界史研究所學習,後又赴巴黎留學。回國後出任南京臨時政府教育總長,於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學校長。他大膽改革北洋政府時的官僚學風,把不學無術,巴結成風的老師革除,整頓教師隊伍,清除毒化校風和道德淪喪份子,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他聚集不同學派、不同政治傾向,但同樣要為民族振興的學者於一爐。

 
在蔡元培的努力下,北京大學集聚了全國各方面的大師鴻儒和後起之秀,營造出良好的學術氛圍,提倡思想自由、兼容並包的方針,讓北大充滿百家爭鳴的意見和言論。他提出民主辦學,教授治學的原則,積極扶植眾多社團,新聞學會、進德會、平民教育演講團、書法研究會、畫法研究會、音樂會等都非常活躍。當時任北大圖書管理員的毛澤東,就曾是新聞學會的一員。蔡元培提倡美育,與德育和世界觀教育,把學生培養成一個全人為國家所用。他以教育挽救國家於危亡,文化於淪落,終身不渝,讓人敬佩。

 
教育國民成才不是小事,而是關乎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的大事。香港的教育體制必須向蔡元培的教育理念靠近,必須教育出有用的人才為國所用。沒有道德品行端莊的人才,對國家民族毫無感情,只顧仕途和錢途,這個社會必定崩潰。蔡元培以書畫和音樂培養學生對美學的興趣以陶冶學生的情操,以德育教育學生為國為民的品行,以歷史教育鑄造學生的民族靈魂。蔡元培是一個偉大的教育家,由於他是一個有民族靈魂的知識份子。他學貫中西,洋為中用,古為今用,結合國情,讓學生接地氣,不愧為一代偉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