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0月11日 星期四

香港將進入一個智能農業時代


漁農業是香港傳統產業,是開埠前就存在的傳統生活的依靠。近代漁農業逐漸式微,港英年代實行積極不干預,讓漁農業逐漸死去,漁農業子弟紛紛改行,後繼無人。鑒於這種情況,香港漁農界有心人紛紛向政府提出意見,讓農業現代化,使有志的青年投身其中,讓他們多條出路,使產業結構更趨合理。政府接受有識人士的建議,推出了各五億元的漁業和農業持續發展基金,支持新漁民和新農民在有科技支持下的漁農業發展。國內大學有海洋養殖業和有機種植學科,把這種成果用於香港,必將引來新的突破。

五億元用於養殖業,五億元用於種植業,數目雖少,卻可讓有志於這方面的人士有個起步,給年青人作出示範農業不再是低人一等的工作,而當中的科技價值和對人文的關懷,意義重大。讓人吃好,吃得健康是大學問,也是大慈大悲之舉,讓年青人關心食品安全,功德無量。政府提出設立魚類養殖區,進行農業優先區研究,將鼓勵年青人投身其中,讓香港成為一個新漁農業示範區,對一帶一路國家將會是一個好的經驗。香港漁農界目前雖然缺乏人才,但政府的十億元可持續發展基金可以起先導作用,鼓勵起步。

世界的發展是互相借鑒的,不是如美國所說的偷技術。中國有學者主持了數個歐盟科學基金和留學基金資助計劃,對德國、比利時、荷蘭、挪威、丹麥的豬場、牛場、漁場、雞場、蔬菜、花卉,等農場設施、生產系統、經營體系、產業體系、市場體系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實踐,開發出自己的體系。我們感謝師傅帶進門,但我們的年青人若不努力,不會思考,看了也是白看。中國現在已開始不以體力和畜力為主的舊農業,進入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和人工智能為主要技術支撐的全要素、全鏈條的智能農業。

香港的漁農業可以參照國家農業發展的大趨勢,做出自己適合大城市發展的模式。香港地少人多,土地資源寶貴,綜合利用土地,帶動漁農業生產回嵌資源環境,回嵌自然的生態文明,實現漁農業數字化設計、在線處理、智能化控制、精準化運行,無人化作業和科學化管理,香港的漁農業在可持續基金的扶持下,必會走出新路。香港只要不恥下問,勤奮學習,在國家迎來中國製造2025之餘,也會迎來漁農業4.0時代的到來。香港也要引領第四次農業革命,開啟漁農業智能時代,與國家一起推進供給側的深度改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