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6日 星期四
材料科學家吳自良
要製造原子彈,足夠濃度的235鈾是不可或缺的材料。當時世界只有美國、英國和蘇聯掌握”甲種分離膜”技術,被列為絕密級國防秘密。要掌握這種技術只有自力更生。毛澤東親自佈置研究任務,召集原子核所、復旦大學、沈陽金屬所和上海冶金所四家科研機構聯合攻關。70多位研究人員在吳自良的帶領下,分成三組:分別負責研製原料、工藝和測試。吳自良掌握三組的情況,給各組指導,決定各組應怎樣做。經過三年的攻關,於1963年中國成為世界第四個獨立掌握濃度鈾生產國,為核武器和核工業打下了基礎。
吳自良1917年生於浙江,1935年考入北洋工學院,1943年赴美國匹茲堡卡內基理工學院學習,師從X射線學家、金屬結構學家巴瑞特教授和物理學家斯莫洛柯夫,專攻冶金學科。1948年取得博士學位,留在大學從事研究工作。後,被錫腊丘斯大學材料系聘為副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後,他幾經曲折回到祖國,到唐山交通大學任冶金系教授,後到中國科學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擔任副所長、研究員及學術委員會主任等職務。回國初期,他從事蘇聯低合金銅40X代用品的研究,用國產元素錳、鋁等代替了國家短缺的鉻。
1964年原子彈試爆成功了,他又投入研究集成電路用硅材料品質因素的研究,為中國集成電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吳自良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對實驗結果發表的文章反復討論和修改,為科學家所尊重。他終生不倦地從事研究工作,為培養中青年科技人才嘔心瀝血,為中國學科建設和創新人才培養,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和大部份中國的科學家一樣,堅持終生工作於科研第一線,就是病了也心繫實驗室,要求學生拿相關文獻資料研究。這種終生獻身給祖國科學事業的精神,以國之強為志願的科學家讓人景仰。
科學家在努力奉獻,國家的開國元首毛澤東親自關懷,不但組織了科學院,還有各種部門給予協助,整合各種資源,使中國落後的面貌在很短的時間內追上了世界先進水平。香港有部份議員,無視科學家的努力,連搞個科技局都推三推四,實在讓人心寒。這種人要是長期佔據立法會席位,香港科技發展將一波三折,妨礙香港科技的發展,讓醉心科技的青年和科學家心碎。梁振英無論怎樣努力,畢竟搞科技的是科學家,梁振英再支持他們,就是資源整合不了,沒有人去統籌,香港科技發展能走多遠,實在令人擔憂。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