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抗日時期文藝思想的爭論

文藝是人類的精神食糧,自古已然,在抗戰時期更是鼓舞士氣,振奮民族正氣,殺敵衛國驅走侵略者的武器。1938年南京失陷,國民政府退守武漢,公報戰時圖書雜誌審查辦法等法令,禁止進步書刊出版和發行,加緊對進步文化思想領域的控制。王平陵在《戰時文學論》中說,文學家不僅要竭誠的擁護蔣介石,加強其指揮權的絕對統一,一切以蔣介石為中心。可是對於進步的民眾來說,抗戰才是中心,文藝最重要的問題是要不要抗日的問題,不是要不要給蔣介石樹絕對權威的問題。這引發了抗戰文化界的論爭。

 
1938年梁實秋在《中央日報》副刊徵稿時說出反對抗戰八股,並說於抗戰有關的材料,我們最歡迎,但是與抗戰無關的材料,只要真實流暢,也是好的,不必勉強把抗戰截搭上去。不久沈從文提出反對作家從政,他說抗戰的作品包含了虛偽浮誇。他認為作家不應太注意時代而忘記了藝術,還說文學墮落由於集中在政治上的效果。他鼓吹遠離戰爭浪漫情緒的寫作。這些論調都是反對文藝為抗戰服務的主旋律,當然引來了革命文藝工作者的嚴正批評。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作家怎可不登高吶喊?

 
當時時局危急,中國是沒有與抗戰無關的地方。如果硬要與抗戰無關的材料,提倡這種論調的人,他們要消滅的不是抗戰八股,而是抗戰。對於反作家從政,郭沫若給予有力的駁斥;在抗戰期間作家以他的文筆活動來動員大眾,努力實際工作,而竟目之謂從政,不惜鳴鼓而攻,這倒不僅是一種曲解,簡直是一種誣蔑!在國人加緊反法西斯,爭取民族解放之時,抗日實是新文藝所肩負的歷史使命。1940年陳銓寫出劇本《野玫瑰》竟把法西斯特務當英雄來歌頌,荊有麟寫的小說《間諜夫人》頌揚卑鄙的間諜。

 
這種狀況就像現在香港的新聞界一樣,存在這種把特務、漢奸當英雄來描寫的情況如出一轍。當時的《新華日報》、《群眾》等刊物發表了漢夫、何其芳、歐陽凡海、洪鐘等人的文章,予以批駁,指出他們是反民主,與虎謀皮的謬論,抹殺正義,為日寇侵略中國張目,散播中國必亡論,宣傳反理性的法西斯野蠻無恥暴行。在抗戰時期的論爭和回歸時期的論爭基本很相像。這說明每一時代,總有進步和落後之分,愛國和不愛國狀況存在。教育人民愛國,關注民族振興,每一個時代都不能缺少。願愛國者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