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0日 星期一

衛星測量和控制技術奠基人陳芳允


陳芳允是中國無線電電子學和空間系統工程專家,提出無線多卜勒頻率測量,對人造衛星進行跟蹤測軌,為中國人造衛星的測量和預報作出了重大貢獻。他於1916年生於浙江,1944年獲公費留學,以訪問學者身份到倫敦和曼徹斯坦雷達工廠研究室學習和從事研究。經過4年的努力,他掌握了電子工程技術,身懷精湛技藝回國。1952年,他受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吳有訓囑托,籌建電子學研究所。1953年,錢三強從蘇聯回來,籌建近代物理所,建議物理所加入電子學研究所人員,等時機成熟後再建中國科學院電子所。

 
1956年中國科學院實施四項緊急措施,組建電子所,陳芳允任四室主任,研究電子線路,與核物理有關的電子儀器的線路研究,滿足了核彈研究的需要,研製出多道脈衝檢測儀。1965年中國正式啟動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陳芳允成為衛星測量總體技術負責人,在毫無經驗的情況下,帶領技術人員大膽假設,反復驗證,制定了系統有效的衛星測量方案。他參加了衛星觀測站的建設,在海南、新化、昆明、南寧設立了四個多普勒測量站。1970424東方紅一號升空後,即發現,即跟蹤上並進行了測量。

 
陳芳允不僅圓滿地完成了第一顆衛星的測量工作,還奠定了中國衛星測控網的基礎。1977年為了觀測衛星海面上空的情況,中國建造了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成為第四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但測量船上的大量通信設備,電磁干擾影響設備的正常工作,陳芳允利用頻律分配的辦法,為各設備分配不同的頻律。測通所計算室技術人員的計算和在遠望號的問題都得到有效解決,為後來發射通信衛星和遠程導彈都發揮了很大的作用。1983年,他與合作者提心了雙星定位系統的設想,200010月,中國發射了兩顆北斗導航試驗衛星,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的國家。

 
陳芳允在幾十年的工作中,為國家發揮聰明才智,用兩顆北斗系統,比美國要24顆衛星更經濟的手段,達到了GPS導航的效果,但功能比GPS系統更多元化。他的一生可說是一種強烈的使命感和對祖國的愛,使他迸發出無限創意。他在詩中寫道,人生路必曲,仍需立我志,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他崇高的人格和他在科技上的成就,使國家和人民在他的成果下,感受到生活的方便,國家更安全,更可愛。我們對這一批科學家的感恩之心和敬佩之情化成動力,願為國家和民族的崛起和振興出力和鳴鑼開道。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