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改革和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進行,國家還需把注意力放在通過社會主義革命解放生產力。盡管當時還有解放台灣任務沒有完成,但要求建設先進工業和改變落後農業國的呼聲甚強。國家的主要任務在新的生產關係下,要求”保護生產力”,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是中國共產黨在理論上的共識。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毛澤東表示:建設工業,反映了人民的希望。中國這麼大一個地方,資源豐富,又搞社會主義,如果不能超過發達國家,就要從地球開除球籍。中國要用50-100年時間建成一個富強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國家在八大以後從政治、經濟、文化、外交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要決策。既反對保守又反對冒進,在綜合平衡中穩步進行經濟建設。周恩來要求在積極、穩妥、可靠的基礎上,保證國民經濟均衡地發展。必須估計到當前經濟、財政和技術力量上的客觀限制,而不應當脫離經濟發展的正確比例。要防止和糾正過高的速度的傾向。在管理的政策方面,要運用價值規律,對不必要的,產值不高,品種繁多的工農業產品進行統購統銷。國家可有計劃地組織一部份自由市場,作為社會主義經濟的補充,作為改革的嘗試。
國家開始強調擴大人民民主,建立社會主義法制,認真而有系統地改善國家機關,精簡機構,明確職責,改進作風,加強各級人民政府工作的檢、批評和討論,加強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監督。共產黨加強了和民主黨派和民主人士的合作共事關係,提出”長期共存,互相監督”。指出改造完成後,各民主黨派都會變成勞動者的政黨,國家要系統地壽定比較完備的法律,健全國家的法制。提出要盡快制定刑法、民法、訴訟法、勞動法、土地使用法等一系列法律,名速執行律師制度和公證制度。
中國開始明確社會主義思想文化的建設任務,對中國過去的和外國的一切有益的文化知識,加以繼承和吸收,並且利用現代科學文化來整理我們優秀的文化遺產,創造社會主義的民族新文化。國家運用各種條件,幫助科學院、研究機關發展十二年規劃,爭取科學技術盡快接近世界水平。在外交上堅持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與各國建立友好關係,堅決反對大國主義。中央提出”打開國門”,把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文化引進來。毛澤東說,要實現工業化,必須和世界各國包括美國和法國等國家建立友好關係。劉少奇說,”鐵幕不在我們一邊,我們的門是對一切人敞開的。這是國家搞建設的一種基本態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