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15日 星期一

農業社會主義改造的歷程

面對急速發展的農業合作社形勢,中央在1955104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七屆六中全會。會上批評了內部有些人看不到大多數農民要求走社會主義道路的願望,安於現狀,行動遲緩。認為只有批判這種思維,才能改變跟不上形勢的狀態,促進農村工作的根本轉變。中央要求把農村中經濟地位比較貧窮或不富裕的農民組織起來,做出榜樣,以說服更多的農民加入合作社。對於富裕中農暫不吸收入社,更不去勉強把他們拉進來。這些政策在當時是正確的。中央要求在1958年前先進地區農戶入社要達到80%

這個數字比毛澤東在7月提的50%社會主義規劃大大超前了。毛澤東在會議最後一天作了結論,提出農業合作化要進行一場大辯論,要在農村中間進行,也要在城市中間展開。大會對鄧子恢進行了批判,把本來屬於正常的工作方針上的不同意見,變成兩條路線的分歧,與事實有距離。鄧子恢作為主管農村工作的負責人,在合作社迅猛發展的形勢下,強調注意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堅持生產需要、群眾覺悟、領導力三條辦社方法,穩步前進。後來的歷史證明鄧子恢是對的,在急於求成的傾向中出現了一些偏差。把意見的討論當錯誤去批判,不但損害了民主討論,也損害了實事求是的作風。

在激烈批判右傾機會主義的政治氣氛下,再次修訂加合作化步伐,使合作化運動迅猛發展。從19511955年中,用四年時間讓加入合作社的農戶有1690萬戶,這次會議以後,卻只用半年時間就使合作社農戶達到7500萬戶。19561月,由毛澤東主持選編的《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出版,他寫了兩篇序言和104條按語,對政治思想工作、農村經濟工作、文化教育工作、婦女青年工作提了不少意見,對當時掀起社會主義高潮產生了重要影響。農業合作化運動改變了農民生產資料佔有的方式、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成為社會大變革。


盡管中央提出要認真做好建社前的準備工作,注意控制合作進度,注重質量,但由於條件不足,要求過急,工作粗糙,侵犯了富裕中農利益,有些地方出現強迫命令現象。毛澤東以國家主席名義公佈《高級農業生產合作社示範章程》把合作社轉為集體所有制,取消土地報酬,耕畜和農具全部作價入社。農業合作化步子走得太快產生過一些負面影響,但億萬農民擺脫了小塊土地的私有制束縛,進入社會主義農村建設,對土地合理規劃利用,進行大規模的水利灌溉,農機耕作和農業科學的應用,使國家農業獲得進步。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