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5日 星期四

學術大師陳寅恪

陳寅恪是近代大師級人馬,對語言、歷史、文學非常精通,連朱自清等教授也經常去聽他的課,使他有教授的教授之美譽。他的記憶力非常強,連貫古今,引詩舉史,非常精準,闡發精當,令人叫絕。大家視他為活字典。1890年他生於湖南,12歲東渡日本,1905年回國,在復旦公學就讀,1910年和1918年兩次出國留學,在柏林大學、巴黎高等政治學校、蘇黎世大學、哈佛大學都學習過。他在外遊學13年,學會了22種語言,深知中國學術在世界有很高的地位。他提醒國人吸收外來學說,不忘民族地位。

 
清華改制為大學時,建立了國學院,聘梁啟超、王國維等任導師。陳寅恪也出任國學研究院導師和梁啟超、王國維并稱清華三巨頭。他倡導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他說,外國人講過的,我不講,我自己過去講過的,也不講。現在只講未曾有人講過的。可見他學識淵博,能融匯貫通,就是他有自由思想,獨立精神的治學本錢,也是他讀書治學從不拾人牙慧的原因。相對於一批由港大教出來的學生,拾台獨民進黨的牙慧念港獨經,自己去拆毀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擾亂中環,實在愚不可及,罪該萬死。

 
港大學術地位淪落,就因給陳文敏和戴耀廷這一類所謂學者所拖累,在吸收外來學說之餘,忘了自己民族學術的地位,或者壓根兒他們就沒有這種素養。盧溝橋事變後,陳寅恪寫出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解釋那年代中國建立架構注意到的因素,相比於現在香港一班人搞政治,不考慮中國因素,不明瞭歷史,那有不走上邪路的。他提出的關於唐代政治和制度的觀點扎實、嚴謹,令人信服。相對於香港脫離世界現實,說國際標準,談公民提名等不切實際的騙人理論,陳寅恪確是大師一名。

 
1948年,陳寅恪拒絕國民黨去台灣的邀請,到中山大學任教,培養學生的自由思想和獨立精神。在這時期他完成了一部傳世之作,《柳如是別傳》,為這名明末清初倚門賣笑的煙花女子寫傳,頌揚她在明清易代之際沒有隔江猶唱後庭花,而是投身到反清復明的運動之中。陳寅恪為她立別傳是要彰顯我民族獨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而不是要分裂祖國,要緬懷殖民的統治和投敵來擾亂香港。陳寅恪以他的學識和主張,為學生所仰慕,他的學術垂範後人。香港的教育界應重拾前輩的理想為民族的精神強大做出貢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