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知識就是力量

"知識就是力量"這句名言,鼓舞了無數人勤奮向學。但有多少人能够堅持學習,讓知識轉化成力量,為社會所用,就看各人的造化。學習的目的性,是決定知識能否轉化成力量的重要因素。為了民族的復興而學習,再大的困難,都會有強大的動力去克服;只為"文憑",或個人"積累資本",不考慮社會需要,個人成才也失去了意義。弄不好,為了名利,還有可能走到社會的反面,成為社會進步的反作用力。

青年時期,風華正茂,精力充沛,沒有生活負擔,可以把時間都安排到課堂學習,可說是增長知識的最優時期。如何善用時間,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潛能,是一個重要的課題。刻苦精神是可貴的,但如不產生效果,也不具有價值。因此具備學習能力,講求效率, 學有所成,就要刻苦勤奮和方法得當相結合。觀察能力、分析能力、歸納能力、實驗能力等等,都是獲取知識的方法和能力。也就是說,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的素養,是學習的高效運轉的動力。

學習不是為了"應試"或"裝潢門面",自我炫耀。獲取知識是為了增長才幹,進而為社會所用,成為社會發展的力量。首先,求知是為了提高個人素養。培根說:"讀書足以怡情,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秀,數學使人周密,科學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之學使人善辯。凡有所學,皆成性格。"在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時期,年青人更應以人類智慧的結晶和全部知識財富來豐富自己的頭腦,讓知識成為改造社會,發展社會的力量。

世間大部份不幸來自無知。香港反國家勢力,把遏制國家的發展作為他們的追求。香港年青人絕不能跟著他們盲動放縱,善惡不辨,見利忘義,苟且人生,甚至以身試法。知識不僅關係一個人的生活修養和文化修養,還關係到他的政治修養和道德修養。把學習提高到對世界認識而求知的高度,知識就能轉化為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元素。一個人一旦把求知和社會需要結合起來,求知就有針對性和目的性,因而目標明確,有成效,做到是非分明。

在知識變成力量的過程中,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十分重要。求知的過程是個思考的過程,是消化、吸收、理解、運用的過程,而不是簡單地儲存過程。學習中注意方法,鬆馳有度,才不會把弦拉得太緊,才能有節奏,把"慣性"和"加速度"結合起來,科學化,系統化地達到事半功倍的目的。學習的時間總是有限的,要達到目標,也要注意在學習中改變方法,保持學習的進攻性,聚集自己的能量,達到目標。

知識能轉化為能量,主要是指正能量,而不是反作用力。運動與反動,是一件事物的兩個方面。知識就是力量的認識,就有正反的辯論。看知識掌握在誰的手上,就會有完全不同的效果,例如核子可用來發電,也可以殺人無數。香港的反國家勢力,顛三倒四的狡辯,目的在遏制國家的發展,因而是社會發展的反作用力,是反動的。他們知識能量是用來和建設祖國,振興中華唱對台的,因而是腐朽而沒有生命力的。

知識是有力量的,年青人要把知識融於國家和民族復興的事業上,才有生命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