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7日 星期五

倫理的思考

倫理是研究道德的科學。道德就是行為原則和規範。它必須有出發點、目標和依據。作為道德哲學的倫理學,內容包含:人生觀和價值觀、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道德原則和規範。青年人了解多一點倫理學,就是學一點做人的學問或叫處世之道,是有好處的。雖然倫理學是己有二千多年歷史的古老學科,但年青人如能掌握其精髓,對美好地渡過青年期意義重大。

探索人生的奧秘,尋求生活的真諦,挖掘做人的道理,對剛剛踏入人生的年青人來說,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人很多時候會問自己,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思索的結果,我們就叫其為人生觀和價值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差異,就決定了人生道路的差異。有人把愛情視為人生的歸宿,失戀了,便跌入絕望的深淵,萬劫不復,甚至輕生。有的人把物質享受視為生活目標,達不到更頹廢,空虛。遇到這種情況,人其實要重新檢查人生的羅盤是否出了錯。

社會生活是複雜的。立業、擇偶、成家、社交、物質和精神生活,青年人都要正確面對。有的人能够建功立業,有的人立不起來;有的人家如春風般溫暖,有的人卻黑霧密佈。這都和人的倫理觀有很大關係。"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懂得這個道理,無論在社會做事,或在家庭做人,都會讓自己開心很多。當然,千百年來受古老的倫理精神熏陶,中國人養成了刻苦、耐勞、寬厚、含蓄,但也同時變得安份守己,俯首聽命。歷史創造了人類社會,也同時改變著社會。觀念的新舊交替,青年都應是先峰。

從前違拗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行擇偶是大逆不道,寡婦再嫁社會不容,妻子不順從丈夫是不守婦道。對於一些不符合現代社會準則的道德規範,往往都在年青人的推動下獲得糾正。青年人對落後的,壓抑人性的規範,提出質疑,正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其實社會倫理道德的規範都是根據人類社會不同時期,不同目標和依據而提出來的,因此也是可以加以修正的。香港有一批反國家勢力的人對年青人說,成為建制派,就是"向權力中心轉移,損耗道德力量"。他們的目的就是挑動年青人反政府,不在主流社會中服務人群,決意改朝換代。他們這種社會倫理,是政治野心家的道德,要年青人來一場戰鬥,為他們搶奪政權。

在這個大時代中,香港年青人要堅守道德高地,就是全心全意為香港市民服務,為國分憂,才不會受政治野心家的蠱惑。我們除了增長知識,提高自己的能力外,可以加入公務員隊伍,也可以在不同機構工作,為社會作貢獻。"公民抗命"在不能協商,只能為奴的年代,曾經為社會的進步作出過貢獻。但現代社會,我們有渠道發表意見,提供建議,可以協商,在互相尊重的環境中協調問題,鼓動人去對抗,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不符現代社會的倫理,造成社會對立。互諒互讓,求同存異,才是時代的社會倫理準則。

我們在建設高度物質文明的時代,也要進行精神文明的倫理學建設。民主自由是人類的普世價值。假如我們讓"有你講,無我講"的民主大行其道,"發育不良"的"民主"將成人類的禍害。香港青年對倫理的社會性和時代性有所了解,就可以正確分析一些表面堂煌的語句,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人生、社會和國家。年青人只有和現代社會相融,才能在主流社會中立足,獲得人生的幸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