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奮是成才的必要條件。懂得楊長避短,懂得聚焦,懂得發展創造力,懂得順應時代潮流,才能有所作為。立志成才,要有思想準備,在崎嶇山路攀登,不畏艱難險阻,才有機會達到光輝的頂峰。認識成才之道,是為了加快成才過程,讓自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人的能力發展,受到知覺、記憶、判斷、比較、動作反應速度等生理發展過程制約。人在語言方面的發展,10歲前是黃金期,2-3歲多記單詞,3歲以後,可以迅速學會大量的複雜句子。有的學者以能力伸展曲線圖來分析,發現六、七歲左右是一個人學習方式發展變化的重要時期;技術人才的技術能力,在45歲前每年按5%速度递增,60歲後這種能力急劇下降。為了達到較高伸展度,多為國家做貢獻,就要趁年青時勤學苦練。當然終生學習,強化和活化知識和能力,也是成才不可或缺的一方面。
現代學者做了不少研究,根據年齡數據,畫出一條曲線,叫做峰值年齡,就是最佳的創造年齡。發明家最佳年齡是25-29歲;哲學家,35歲;數學家,37歲;化學家,38歲;物理學家,40歲;作曲家,24-38歲;小說家,45歲;短跑冠軍,23歲等等。這種研究,正是鼓勵人們把握最佳年齡出貢獻,也就是要在這個年齡前,做好一切準備,踏上精彩的人生。
當然錯過了最佳年齡,並不是一切都完了,也並不是任何人都非得在那個年齡做出成績不可。像達爾文,五十多歲才發表"物種起源",畫家畢加索,91歲時還不斷探索,保持年青人一樣的創新能力和熱情。這些事倒告訴我們,過了最佳創造年齡,也不必自卑,只要努力,往住還會創出驕人的成績。從歷史上看,最佳年齡隨著時代變化,在向前或向後移動。但成才之路,只給有準備的腦袋留下位置。
了解最佳創造年齡,讓年青人根據這個規律來規劃自己的人生,安排自己的學習、研究和創造。有計劃,才能有準備,減少生活和學習的盲目性,增加時間緊迫感,認識"時不我待",珍惜青春,得到可貴的收獲。文學家托爾斯泰說:"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成才是為了實現理想,理想是人生幸福的源泉。只為個人幸福的理想,使人生變得狹隘;為國家、為民族振興的理想,讓你的理想和千百萬人分享,也讓你的幸福因而更有意義。
世界上任何事物不付出勞動,是不會有收獲喜悅的。不播種,就不會有成果。愛迪生說:"天才是1%的靈感,99%的血汗。"只有不畏懼艱難,肯花時時間和精力的人,才能走上成才之路。機會只留給懂得追求她的人。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大好時期,正是年青人計劃好自己的一生,適應國家大規劃,順應潮流,才能就可以在發展的大潮中獲得發揮和施展。
讓我們以科學的態度,來對待年青人成才之路,激勵自己成為有用人才,做有益於國,有益於民的香港青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