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大腦是一個奇妙無比的結構,由140億個神經元組成,用以接收各種信息。人腦,同全世界圖書館的信息儲存總量相等。人腦潛在的能量遠遠沒有全部發揮出來。學會用腦的藝術,是搞高用腦效率的重要一環。據科學家研究的結果,有約17%的人早上大腦性能較佳,但33%的人却在晚間才更高漲。其餘屬混合型。要科學與藝術地用腦,必需有充足的睡眠,適當的營養,樂觀向上的情緒。
記憶是大腦的一種功能,有的人強,有的人弱。歷史上也有記憶力特強的人,但一般來說,人的記憶力相差不會太多。有的人記得快,記得牢,是由於記憶得法。據專家測試,視覺吸收率為83%,聽覺11%,嗅覺3.5%,觸覺1.5%,味覺1%。如聽課,只用雙眼看,記憶效果為20%;只用雙耳聽,為25-30%;既聽且看,效果為50%。記憶之母是復習,但發掘一些記憶方法,如特徵意憶,編提綱記憶,編口訣記憶,對比記憶等,都是有效的方法。另外,多做左側操,對以右手寫字用筷的人很有幫助。大腦的左半球管邏輯思維,右半球管形像思維,如能讓大腦平衡使用和發展,不使一邊負擔過重,能提高大腦記憶力。
記憶力再好,總不能把想記的東西都記下來,因此做筆記,摘錄,卡片等都是建立外儲的一些方法。兩種方法相輔相成,久而久之,記憶能力和效率都可提高。中國火箭專家錢學森在新中國成立後要回國服務,美國不讓他走,最後在國際的壓力下,美國把他的書和所有的筆記全沒收了,只讓他光棍一條回國。但他在做學問過程練就的記憶力,讓他為國家導彈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記憶的儲存是為了創新。創新能力是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想像能力的綜合表現。有人說,創新是"上帝的啟示",或叫"靈感",是沒有規律可循的,但有一點是重要的就是注重知識的積累。近代有人根據研究,認為發明創造並不是少數天才的專利,只要善於發掘潛能,就能如大科學家所說,"把複雜的現象,想得簡單可以發現新規律;把簡單的事情考慮得很複雜,可以發現新領域。"
有了知識,肯用腦就可獲"靈感"。對待人不能求全責備,但發明創造就要"挑三剔四"找毛病,找缺點。只有善於集思廣益,才能有好東西創造出來。歷來有創造性的人都注重求進思考,對己存在的根據時代的進步,社會的需要,創造出讓人驚喜的發明。社會是在交流,集思廣益中獲得進步。
作為青年人處於成長階段,學會在交流、聆聽、分析中獲取"靈感",是用腦的一種藝術。不交流、不聆聽、不分析是成長的大敵。自高、自大、自負是用腦藝術不能發展的原因。作為大國公民,我們不偏激、不盲從,一切以國家利益為重,從聆聽人民的呼聲中獲取為國家發展的啟示,獲得"靈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