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26日 星期日

談談中韓關係

/林倫理

韓國在亞洲屬於科技與文化領先的國家,其優勢在半導體產業、數位競爭力、與全球娛樂影響力。韓國地處東亞朝鮮半島南部,與中國、日本、朝鮮接壤,是東北亞地緣政治的重要節點。南韓與美國有軍事同盟,主要聚焦於防禦朝鮮,但在中美競爭中採取經濟靠中國,安全靠美國的平衡策略。韓國在全球半導體供應鏈中扮演關鍵角色,高科技製成品出口值達2096.5億美元,研發支出佔GDP4.93%,顯示其高度重視創新與技術發展。韓國GDP1.72兆美元,全球排名第20位,文化軟實力具有高度國際影響力。

在中美競爭中韓國保持謹慎,避免過度捲入台海或區域衝突。美國智庫認為韓國在軍事合作上貢獻有限,主要集中於朝鮮半島防禦。韓國是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2024年雙邊貿易額達2.33兆人民幣,占中國外貿總額的5.32%2025年韓國對中國貿易出現21年來首次逆差,達180億美元,顯示韓國出口競爭力下滑。從早期的鋼鐵、纖維等基礎工業品,轉向半導體等高附加值中間材料,但中國製造業尖端化導致韓國出口受限。但韓國三星、SK海力士在半導體領域具全球競爭力,仍是中國高科技產業的重要供應商。

韓國企業在中國設廠,投資都非常活躍,尤其在大灣區、首都圈等地,形成互補效應。RCEP協定促進雙邊關稅降低與市場開放,中韓企業在制度化合作上持續深化。雖然中美供應鏈分裂加劇,韓國在區域供應鏈中仍扮演橋樑角色,有助中國維持多元化進口來源。中國對韓國實施免簽政策,促進商務與旅遊往來,間接推動服務業與消費市場活力。中國製造能力的提升,對韓國中間材料需求減少。中韓受政治干擾,如薩德事件影響,果擾著雙邊信任與合作。韓國正積極減少對中國依賴,尋求東亞及美國等市場以求平衡。

但總的來說,韓國仍是中國重要的技術與貿易夥伴,但雙方正面臨競爭與結構調整。未來若能深化制度化合作與產業互補,韓中貿易仍具成長潛力。在電動汽車上,韓國以三元鋰電池為主,續航力強,適合高性能電動車,中國電池具價格優勢。中國內需市場龐大,規模經濟效益明顯,價格具高度競爭力。韓國電池材料與技術成本偏高,難與中國低價競爭。但中韓可透過深化經貿、科技與區域安全等多層面合作,實現互利共贏,以緩解地緣政治壓力。中國鼓勵韓企在中國設廠、研發中心,減少韓國壓力,增強經濟活力。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