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2日 星期日

布達拉宮的故事

/林倫理

布達拉宮建於公元7世紀,由吐蕃王朝第33代贊普(國王)松贊干布主持修建。最初宮殿在戰亂和火災中部份損毀,現在建築主要為17世紀五世達賴喇麻時期重建和擴建的成果。松贊干布將布達拉宮作為吐蕃王朝的政治中心,象徵王權,並成為藏傳佛教的聖地,五世達賴喇嘛後成為達賴喇嘛的冬宮和宗教活動核心場所。布達拉宮是藏式建築藝術精華,是西藏標誌性建築。1994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宮內珍藏有近7萬件文物,包括壁畫、唐卡、經文、金印等。目前拉薩已成西藏標誌性旅遊點。

今天布達拉宮已成為西藏活紀念碑,既延續著千年宗教傳統,也作為無價的文明寶藏向世界敞開懷抱。今年國慶中秋假期間,西藏接待了375.52萬人次,實現旅遊總花費達19.47億元,其中布達拉宮接待了51600人次。西藏自治區近年來在經濟、社會、基礎設施等出口方面都取得了顯著的發展成就。經濟快速增長,經常位居全國前列。中央財政的巨大支持和全國各地的對口援建是重要動力。除了傳統的農牧業,旅遊業已經成為支柱產業(唐卡、藏香等)、天然飲用水產業(礦泉水)也發展迅速,讓西藏走上現代化之路。

西藏目前交通網絡極大改善,川藏鐵路(來安至林芝段)正在建設中,拉薩至林芝的高速公路已通車,貢嘎國際機場的T3航站樓也投入運營,空中通道更加便㨗。西藏已經消除了絕對貧困,所有貧困縣實現脫貧,農牧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顯著提高。西藏的現代化生活普及,使偏遠的村莊基本實現了通公路、通電力、通4G/5G網絡。智能手機、網購、移動支付等現代生活方式已經深入尋常百姓家。國家投入巨資對布達拉宮、大昭寺等文物古蹟進行了修繕。藏語文的學習和發展受到法律保護,各宗教信仰和諧共存,受到尊重和保障。

西藏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政府設立了龐大的自然保護區,實施了嚴格的生態保護政策,使西藏仍然是世界上環境質量最好的地區。但西藏也有挑戰,高寒缺氧,地廣人稀,基礎設施和社會服務成本高昂,需要對經濟結構進行優化,培育內生增長動力,減少對外部援助的依賴。要平衡發展與保護生態是一個長期的課題。今天的西藏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可說是在一條符合自身特點的現代化發展道路上。布達拉宮是西藏的象徵,也是中國的驕傲,讓一個數百年的建築屹立不倒,述說著中華文明的不朽功業。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