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25年前,我到安徽中科院參觀,一位女博士給我們介紹一座核聚變裝置,指著一座大型裝置對我們說,這是一項50年後完成的研究。這項研究有多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一起為人類50年後的世界籌謀。當時我給50年只專注做好一件事的人感到震驚。這就是中國鍥而不捨的科學家,用核聚變點亮一盞燈,為人類解決能源問題。國慶期間傳來海葵形BEST裝置杜瓦底座建設成功消息,是繼2021年實現可重複的1.2億℃101秒與1.6億℃20秒等離子體運行及2023年穩態長脈衝運行403秒世界紀錄後又一全新創作。
這項發明是為清潔發電與能源安全打基礎。聚變燃料氘來自海水,取之不盡,不產生二氧化碳,生成物為氦,放射性廢物極少,安全性高,無失控鏈式反應。杜瓦底座是托卡馬克裝置的首個真空大部件與結構基石,能承載6700噸主機重量,承受運行中來自超導磁體的數萬噸電磁力安全傳遞至基礎結構,決定裝置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建成後用來開展高參數燃燒等離子體實驗,及進行長脈衝與穩態運行驗證,打通聚變工程化關鍵環節,支撑燃料循環與材料評估,打造開放聚變實驗平台,形成聚變能研發的公共平台。
中國的科研是為人類作貢獻,EAST側重於在實驗室條件下驗證長脈衝,穩態的高約束運行,而BEST在EAST基礎上引入氘-氚燃燒等離子體並首次演示聚變能發電,走向工程化與發電驗證。兩者不可相互替代,只是工程目標不同。EAST重在物理與長脈衝控制,BEST重在能量增益Q>1、發電鏈集成與氚自持閉環等工程可行性驗證,為未來示範提供數據與設計基線。但BEST更貼近商業化,實現氘-氚燃燒等離子與能量增益,並規劃在2027年建成,2030年實現聚變發電點亮第一盞燈演示。2035年邁向建成電站級目標,2050年前推動聚變能商業化發電。
我們向為50年後發展的中國人致敬!為人類可持續發展,窮一生精力獻出智慧的人們表達我們的敬意。是你們讓國家與眾不同,是你們讓世界變得更美好,是你們讓中華民族復興!作為中國人,我為那些在過去100年為建設新中國付出寶貴生命和青春熱血的人致敬!每個時代都有英雄,他們為祖國嘔心瀝血,獻出自己最美好的青春,為中華民族屹立於世不倒而奮鬥。在國慶假日中,我們不忘先人的功業,也不忘我們的責任,讓中華民族精神永世長存。為了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我們要萬眾一心,讓國家發光發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