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8日 星期三

發展工業 刻不容緩


呂明華博士是工業界有心人。他一直堅持香港要有工作,他認為香港工業界人士到東莞、廣州、深圳辦廠,那只是東莞、廣州、深圳的工業,不是香港工業。很多人都認為香港地價高,人工貴,不適合再發展工業了,但他卻堅持香港作為一個經濟體,必須擁有自己的工業,讓地方的經濟更健康地發展。他建議政府應放棄殖民地時代的積極不干預政策,以政府為主導,在財政上給予支持,為未來的工業起引導作用。他建議政府成立中央研究院,提供理論基礎和制定長遠策略,為香港工業的未來打下堅實的基礎。

呂博士在1998年代表工業界當選立法會議員,在十年間他秉持振興工業,服務社會理念,不懈地向政府建言,在報章雜誌發表了125篇文章呼籲輸入內地技術勞工、專才、成立工業科技局,多為政府所採納。他在議會進行了議案發言和質詢共267次,對內地給予港產品免關稅優惠,吸引內地民企來港設廠等都有非常精闢的見解,獲得社會人士的共鳴。我們在香港很難再看到比他更醉心於堅持香港工業的人,他為香港市民製造就業機會,愛護香港之心,令人敬佩。他堅持為香港工業發聲,老驥伏櫪,此志不移。

香港到底需不需要工業,工業在香港有沒有前途,呂博士的建言有沒有道理?我們不在這裡討論,但我認為工業在香港有生存空間,特別中國製造2025的提出,香港可在另一個層次上發揮作用。香港無需退回到亞洲四小龍年代的工業佔24%上,但至少得有相當比例的工業。互聯網時代的工業自動化,可以讓香港精選一些行業來發展。政府完全可以用政策性資金去引導,成立科技工業基金,把財政盈餘投放於其中,以商業模式運作,使香港社會更加富裕。與其把財政盈餘分光,不如為香港工業的未來出點力。

董建華任特首期間曾有建半導體廠的計劃,雖然當時給否定了,現在重提一點不遲。以香港的財力和市場力量,完全有實力從美國和內地聘專才來香港發展。半導體可以帶動一片科技企業成長,香港的學生就不愁未來的出路。香港背靠祖國廣闊的市場,說不定未來中興、華為等手機中都會有香港的部件,不用因美國的貿易壁壘而負傷。香港可用更現代化的設備和技術投放於工業中,為香港工業發出新的光芒。我們期盼政府能吸納民間智慧,用好人民共同的財富,為香港發光發熱。我們更希望呂明華博士的聲音讓所有人都聽到。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