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11日 星期四

中華文化與諾貝爾獎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莫言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他出身農民,當過解放軍,是一位共產黨員,也是中國受歡迎的作家。他說自己獲獎很高興,但國內很多作家水平都很高,都可在國際上獲得認可。他說的這句話很中肯,也是一句無需謙虛的真話。魯迅、巴金、茅盾都曾影響了一代人,堪稱文學巨人,可是他們都沒有在世界獲得顯赫的名聲,只因為國外認識他們作品的人不多。而莫言早在他獲獎前,由張藝謀拍攝的"紅高梁"電影己在世界傳揚。

中華文化的傳播,首先必須立足於中華大地,成為中華民族的血液,讓自己的生命獲得活力。其次中華文化的傳播,主要是為了要讓國外朋友瞭解中國,理解中國,與中國產生共嗚,共同為世界和平謀福祉。語言是溝通的工具,好的作品沒有好的翻繹家,就難以把中國的文學作品介紹到世界去。莫言這次得獎,除了他本身獨特的造詣外,翻繹他作品的人也是功不可沒的。用電影語言和翻繹技巧來向世界介紹中國作品,是現代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手段。

諾貝爾獎總的來說對世界的進步是有作用的,盡管有時他也會在某些人的操縱下出現政治偏見,但我們應當承認這個世界並不完美,一時一事的逆流並不能阻止時代的進步。人類的良知不會永遠給泯滅,真理始終會戰勝謬誤,理智要壓倒具偏見的感情。文學是人文科學的一個範籌,人的精神始終高於一切。只有對人類抱有深切的同情和善意,這個世界才能向著光輝的未來邁步。世界不只是你和我的,而是人類的。人類不會因為你的偏見而不向前。

諾貝爾獎的重點在科學,在於向世界對人類的發展作出過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的認可。世界科學或文學的發展都不會只是得獎的幾個人,他們只是這些人中極少一部份的表表者。他們是作為人類的代表,站到領獎台上,對為這個世界默默奉獻的人的一種認同。人類總要互相鼓勵,互相扶持,這個世界就更美麗。中國也有無數獎項在鼓勵著自己的民族前進,鼓勵國人在各個領域為世界的進步出力。獎項的設立是為了整個人類的進步,而不是只為個人的聲譽。


邵逸夫獎在香港出現,正是香港人的驕傲,因為邵逸夫的能力不只在於顯示其創造財富的能力,而在於他對人類文明與進步的關懷。他老人家一百零四歲,仍然有著生命的活力,他無私的奉獻對人類的關懷,讓整個香港充滿著中國在世界崛起的喜悅。他的獎金將比諾貝爾獎更多,對科學家的關懷,對人類社會的進步,顯出了華人對世界的承擔。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崛起,世界華人對世界的貢獻,將是讓世界瞭解中國,歡迎中國在世界和平崛起的原動力。

中國在人文科學,在科技上的進步,在社會制度的創新上,都在發揮著作用。人類進步的道路不會只有一條,而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用具偏見和偏執的方法,只能讓世界陷於混沌。派軍隊進入人家國家殺人,不能解決世界矛盾。世界和平的維持是人文精神的重整,是人心向善的弘揚。世界還有著各種霸權主義的存在,也還有著軍國主義的陰魂未散,用軍事手段保衛國家,還是當今世界不能或缺的手段。科技力量和人文精神的發揚是民族生存的要素。

和平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也是人類共同的理想。人文精神的重整,不只是諾貝爾的任務、邵逸夫的理想,它是在崛起中的中國對世界的承擔。莫言代表了新中國一代作家對世界的承擔,對人類進步的一種努力。他以平靜的態度面對榮譽,以樸素的語言表達自己的心情,正是中華民族對世界和人類一種謙卑的精神。諾貝爾用炸藥創造了財富,也給人類的文明造成一定傷害,但他為子孫後世的幸福,為人類光明的未來的理想,希望具偏見者知所警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