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上海人形機器人已經走上生產線,代替工人做粗重的搬運工作,開啟了人形機器人在工業場景應用的示範時代。透過智能組裝線,機器人可判近最佳組裝流程,提升工作的效率。在危險環境操作,如核能或深海作業,減少人類暴露在風險環境。從事檢測產品瑖疵,可降低浪費率。中國在機器人的工業應用上做了大量實驗,除了工業上的應用,醫療照護、手術輔助、長者照顧、康復訓練,機器人都是絕佳助手。在教育與家庭方面,機器人可根據學生程度調整教學內容,在家居方面,從打掃到安防,都能給予支援。
在創意與娛樂方面,機器人可成為藝術創作夥伴,協助繪畫、作曲、甚至參與編劇都有很大幫助。機器人除了幫助人類工作,還可作為人類陪伴,與人即興對話,講故事給小朋友聽,都是可以做到的。目前機器人不但能幫人工作,還能翻跟斗、踢足球、做各種事,成為人類的助力。這一切都在發生,世界有一股勢力企圖阻礙中國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發展,可是中國卻一一實現,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讓中國未來的發展更不可阻擋。機器人是幫助人類工作,減少人類工作時間,生活得更輕鬆愉快,減少繁重的工作壓力。
歷史證明,每次技術革命都會淘汰一些職業,同時創造新的機會,關鍵在於轉型,而非單純的消失。中國與全球都在探索強化人類的價值,把教育聚焦到創意、溝通與批判思考上。這些都是機器人難以取代的能力。國家鼓勵跨領域人才培育,懂技術又懂人性的混合型人才需求上升,正是時代變遷的一種迹象。我們設計機器人是要他們與人類並肩工作,而非完全替代。AI只是協助決策,而非完全控制,讓人類保有主導權。政府也要培訓資助失業者轉職新領域和更新勞動法,確保機器人引入不影響工人基本生活保障。
機器人生產,本身也是一項鼓勵創新創業的結果,機器人生產本身就是一個創業和創造工作的機會。從設計、維修到人機互動體驗,都是未來工作市場的新領域。我們應把機器人看作夥伴,而不是敵人,用以釋放人力,提升生活品質與產業競爭力。當機器人全面爆發時,人類工作時間必然縮減,那時人類將有更多時間學習和休閒,讓人類的生活更寫意。人類必須學會安排時間,學會自制自律,那是人類生存之道,不斷提升自己能力,否則難在進化了的社會生存。人人都努力,你不努力改變,這能怪得了誰?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