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香港近期錄得超過36萬億元的資產管理總值,在一年內就吸納了7050億元淨資金流入,按年急升了81%。這不只是數字的突破,而是反映了國際資本在重新配置,在”東升西降”的全球格局下,資金由西方流向亞洲。香港憑借一國兩制優勢與內地市場聯動,成為資本避險與配置首選地。香港金融體系穩健,法治環境、會計制度、聯繫匯率、資金自由流動等制度基礎,令歐美及東南亞投資者對香港信心大增。香港應善用這些有利條件,深化資產管理與金融創新,把龐大資產轉化為長遠競爭力,香港將與眾不同。
香港已成人民幣國際化兌換中心,數字人民幣即將通過香港向世界推廣,香港前景向好。同時香港在不遺餘力地推動數字資產、穩定幣及各種新興金融科技,擴展固定收益與貨幣市場,吸引更多長線資金配置。香港應鼓勵優質中概股回流香港上市,提升股市深度與活力。香港還要爭取海外華人資金,發揮香港”資本避難所”的歷史角色。香港要優化改善與市場流動性,檢討印花稅和上市門檻,改善港股流動性與吸引力和建立”過渡板”等機制,支援中小企融資上市。香港要強化與大灣區聯動,吸引更多企業來設總部。
香港已具備重塑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不但能穩住基本盤,還能在全球資本重構中搶佔先機。香港吸引金融科技和中概股回流,條件都已具備,不管打造數字金融,提升港交所競爭力,把兩者同時結合起來做,都能形成良性循環。香港擁有龐大資金與制度優勢,打造跨境金融平台,擴展“南向通”、“債券通”、“數字人民幣”等跨境金融工具,推動穩定幣和數字資產在大灣區流通。香港支持創科與供應鏈融資,利用北部都會區發展產業集群,為大灣區科企提供融資與風險管理,並促進資金與人才雙向流動。
香港發展特色金融產品,發行人民幣債券、綠色金融產品,支援大灣區企業在香港上市與融資,借勢大灣區融合,可重塑自身在全球金融格局中的核心地位。香港坐擁36萬億元資金,香港要成為5萬億元GDP的城市有何困難?目前我們只有3.2萬億港元GDP左右,但香港潛力無限,只要培養出肯從事實業的年青人在大灣區發展,香港要突破5萬億元GDP是完全可以實現的。政府要制定政策,鼓勵年青人走出去,教育他們要胸懷中國香港,放眼大灣區和世界,香港就會不一樣。36萬億元等你拿,就看你有什麼本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