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20日 星期三

影視、音樂在大灣區的未來


大灣區規劃網要把影視、音樂列為塑造人文精神的重要一環,以提升居民文化素養與社會文明程度。文化是移風易俗,弘揚廉潔修身、勸勉盡責、有助建立良好的社會氛圍,以維護向善向上的清風正氣。影視和音樂正好是潛移默化,塑造良好人文環境的工具。香港曾是影視和音樂創作繁榮之區,陪伴著香港人走過最艱難的歲月,激勵人們守望相助,艱苦與共,勇敢走出困境。邵逸夫是影視界巨人,造就了無數影視界名人。邵逸夫的精神值得香港人銘記與學習。在大灣區的發展中,香港別把影視音樂這枝旗丟掉。

中華民族復興,協和萬邦,造福世人,中國人要建立起文化自信,就要用好影視和音樂這個武器。音樂和影視陪著年青人成長,熔鑄了一代代的人,為社會造出了貢獻。從抗日戰爭的《義勇軍進行曲》,到《鐵道游擊隊》,無一不振奮人心,讓中國人恢復自信,去救祖國於危難、去建設國家。香港的《獅子山下》曾撫慰了多少苦難的心,去關心社會,關心同胞,守望相助,讓香港人在艱苦中,拼出了出人頭地的一天。香港今天功成名就的人多少是從貧民區中出來?他們的成功都受過影視和音樂樂觀精神的影響。

邵逸夫先生等人在60多年前發起成立了亞太電影製作人協會,成員國有20多個,但近年由於缺乏有力的領導,影展不受重視,難激起社會的熱情。自秘書處移到北京後,文化界人士希望邵逸夫的精神能夠得以延續和發揚,在大灣區獲得發展。年青的電影人也希望集三地之力,在大灣區建起影視數碼特技中心,讓影視文化獲得更有力的支持。通過交流,可提高影視、音樂文化水平;繁榮創作,可宣揚和平、友愛與合作,讓世界變得更美麗,讓年青影藝人有更大發展,是我們對大灣區的影視、音樂事業發展的期望。

物質文明需要精神文明作支撐,只有百家爭鳴、百花齊放,才能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崇高的理想,需要傳播力、引導力,才會有影響力和公信力。社會必須旗幟鮮明地反對和抵制各種錯誤思維和觀點,才能對國民教育和世界觀有正面的影響,讓文化產品成為精神文明的糧食,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會有力量,道德水準、文明素養才會高。影視和音樂是激勵人們向上向善、敬老愛幼,熱愛和平的重要事業,我們期盼大灣區能造就一大批德藝雙馨的名家大師,培育出高水平的創作人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