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18日 星期五

一帶一路援外政策

中國在一帶一路政策的實施中,動不動就是五億、十億、百億、千億的向外扔,有人說中國愛面子,把人民的錢扔給人家用,自己則節衣縮食。新中國成立之初接受過蘇聯的巨額援助,也曾對越南和阿爾巴尼亞實施過大規模援助。那時是基於意識形態和道德理想的氛圍中出現的狀況,把援助同意識形態和感情捆綁在一起。在現實中,各國政府不是慈善機構,也不是傳教士,對外援助不是慈善活動,也不是利他主義的衝動,而是國家利益之所在。中國將受援國視為朋友,互利互信,不是討好或施捨,而是平等互利。

一帶一路的原則是共商、共建、共享的互惠互利。中國不是上帝的化身,只是暫時先富起來的國家,在基因上並沒有比別的民族有任何優越之處。在過去三千年間,中國曾有過超凡的優越,但過去一千年也歷經持續式微、衰落和劫難,以及百年的恥辱。中國對外援助從自利利人的角度,以互利為基本手段,發展和諧、友誼,達致共同發展的目標。中國嚴格要求自己,在援外中少唱高調,採取較為誠懇和可持續的立場和標準處事。中國對外援助從不對人家內政說三道四,只會有善意的提醒和合理化的建議。

中國對外援助總是保持著謙虛謹慎的心態,縱使自己帶去豐厚禮物,沒有人家邀請絕不會發表自己的見解,評論人家的家事。這是中國人的禮貌,達到幫助人家平息紛爭,實現合作的目的。中國發展到現在,國庫中有數萬億美元的儲備,而美元在中國不能流通,與其全部拿去買美國國債收取微薄的利息,還要等著貶值,不如拿去投資。例如安哥拉內戰結束,百廢待興,安哥拉以石油資源為擔保,中國予以大額貸款,派遣工作隊,建設住宅、道路、碼頭、機場,在安哥拉投資煉油廠,展開全面合作,皆大歡喜。

中國對外援助還在金融危機救援上對小國起救急解難的作用。小國在金融危機中自我保護和穩定能力較弱,一代人發展的努力可以毀於一旦。縱觀全球大國,經濟實力同中國在一個層次上的大國已經不多,能像中國一樣擔當大國責任的更是鳳毛麟角。像IMF這樣的組織,多邊決策機制,又附加政治條件,援助規模有限,與中國決策快,援助力度夠相比,中國享有獨特的優勢,成為金融危機中解難消災的武器。香港在世界危機中差點垮台,全靠國家出手相助,逃過大難,保存了香港今天的繁榮安定的日子。一帶一路國家受惠於中國援助的國家越來越多,中國國勢日隆,與中國對外援助策略不無關係。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