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2日 星期日

魯迅俯首甘為孺子牛

魯迅生於1881925日,卒於19361019日,是近百年中國文壇的主將,一位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1904年往日本仙台習醫,1906年棄醫從文,在東京研究文藝,1909年回國,在浙江師範學堂任教,曾先後在教育部、北京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等任職。1930年,他參加成立左翼作家聯盟1931年主持左聯機關雜誌《前哨》的出版。魯迅一生寫作一千萬字,著作有600萬字,書信等有400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等50多種文字,是中國近代文學不能不提的第一人。

魯迅在1918年《新青年》發表《狂人日記》,奠定了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的新文學運作基礎。他把目光集中到社會最低層,描寫底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和精神狀態,為的是揭出病狀,對病態社會進行療救。魯迅筆鋒犀利,有如匕首和投槍,毛澤東說,他那一枝又潑辣,又有力的筆,畫出了黑暗勢力的鬼臉。魯迅一生寫了《華蓋集》、《且介亭雜文》等15種雜文集,把筆觸伸向不同的文化現象和不同階層的人物,進行無情的批判和揭露,有激情的舒發,有辛辣的諷刺,有痛苦的吶喊,有熱烈的讚頌,詞采縱橫。

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他反對國民黨對共產黨人和進步學生的血腥鎮壓。1933年楊銓被刺,他不理勸阻去殯儀館吊唁,不帶籲匙出門,準備有去無回。魯迅在紅軍經歷艱苦的長征到達陝北,他與著名作家茅盾給紅軍發去賀信。中國教育家葉聖陶說,與其說魯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說魯迅先生的精神在發芽滋長,播散到大眾的心裡。魯迅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是哲人和戰士,是中國人民心中一個偉大的靈魂。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是魯迅給人民留下最珍貴的遺產。他無情抗擊危害社會的醜惡現象,對國家中被腐蝕的民眾充滿同情,以喚醒人心作為他的神聖使命。國家要富強,不受外敵內奸侵害,必須有人心的覺醒。他為民族和社會的新生奔走呼號,用生命凝聚五千年中華文化,鑄成文學峰巔,鍛煉百年民族魂。魯迅是新文化的先鋒,也是五四運動的啟蒙者。他一路走來,給中國青年帶路,為建立新中國在濁浪中前行,鳴鑼開道。在五四運動快將一百年之際,紀念這位文學偉人,對香港青年意義重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