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時代與民生

孫中山的三民主義與中國共產黨的打土豪、分田地,無一不與民生有關。到 了近代的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也離不開以廣大民眾的利益作為立足點。利益促生了人們自主和獨立意識,提高了人們維護和發展自己利益的自覺性。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發展,都在擴大利益的分化,也使各種不同利益之間的矛盾顯現出來,社會各種利益的訴求日趨激化。過往過份強調集體利益,現在又過份追求個人利益,這種現象都對社會發展不利,應作適當調整。

民生的問題在香港是熱點,在世界各國也是熱點。法國要國人一天多做一小時工作,就引發了暴亂,英國要學生多繳點學費,少點補貼,就鬧得不可開交。這都是利益引發的群體事件,在一般人的眼光中都是不可思議的事。多做一小時工作,多賺一小時工資,學生多繳點學費,可以給國家的經濟減輕負擔,待國家經濟改善了,再多點福利,本來都沒有問題,可是卻有人總是在個人利益上不肯讓步。這都是個人利益大於天的錯誤思想在作怪。

關注民生,不能只談滿足公眾利益的訴求,雖然人需要解決衣食住行問題,人類卻不能只停留在這個層次上。精神利益的追求,將隨物質利益獲得提升後,在民生中佔據重要的位置。利益意識衍生的民主意識,在利益的驅動下,也有了參與政治活動和社會活動的積極性。這對國家的發展說來都是好事,讓國家能更好地去平衡社會各方的利益。只有社會各種利益的訴求獲得充份的表達,才能制定出更客觀的政策,以利國家更合理地發展。

民生問題有物質和精神,民主是精神利益的一種追求。民主精神有崇高和低劣之分,只為個人利益無限上綱的追求,絕不能等同於整體社會利益和諧發展的追尋。思考和解決民生問題,不能只限在滿足人們物質的需求上,而要做國家和社會的主人,行使法律賦予的權利。為建設小康社會,讓中華民族在世界和平崛起,才是個人利益結合於國家利益的正確思考。從事政治活動,參予群體事件,應注意對社會和國家的影響。苟有利於國家者,生死以赴。

現代社會新興媒體的出現,給人類提供了溝通的廣闊空間。信息傳播的內容和方式都產生了質的變化,民生問題成為熱點,也與新興的媒體發展有著密切的聯係。信息來源和渠道都多元化了,有時可把一件簡單的事放大和複雜化。一些原本簡單的問題,一經媒體介入,就變成了人人關心的大問題,一些本來正面的事物一經加工,變成了可笑或負面的事。國民教育在香港就是一件典型的事例。因此善用和引導媒體服務社會,成為政府重要的執政能力。

民間組織在經濟社會的發展下,顯示了不可遏止的擴張趨勢,以集體的力量去表達各自的訴求。政府應視這些群體性組織為社會利益的溝通工具,應有足夠人力和這些機構接觸,瞭解他們的訴求,及時協助他們解決問題,以達政通人和的目的。不可否認,民間的組織良莠不齊,有的甚至為國際敵對勢力所把控,政府應有適當方法去管制,但不要因噎廢食。民間組織對執政黨是一種挑戰,但更重要的還是溝通工具,政府要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和認識。

香港民間組織眾多,我們的時代是以民生為重的時代。民生除了衣食住行,也有政治民主的訴求。英國殖民主義己經死亡,代之而起的是人民當家作主。民主己成香港社會精神利益的一種追求。社會應引導崇高民主意識的成長。無論是老師或媒體,都有不可推卸的神聖職責,引導社會以關心社會發展,培養有責任感和奉獻精神的公民為己任。胡言亂語,造謠生事,中傷毀謗,有違社會道德和良知,與時代精神不相符。關注民生也要關注人的精神世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