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 星期一

正確面對社會轉型

香港社會從一個殖民地轉向回歸主權國的轉型,社會產生了很大的震蘯,讓一部份過慣了殖民地生活或享有特權的階層,心理上產生了不是味道的感覺。這種心理上的調節需要時間。這部份人中更多的是對西方民主的認同。雖然在殖民時代香港並沒有民主,但相對於中國從建國初期逐步建立的民主制度,他們更響往或傾向西方的民主制度。他們不認同中國的民主制度,來自對國家近年的發展不了解,對中國是一個極權國家的指控入腦太深。

中國從一個半封建、半殖民的國家轉向人民民主政制,這其間走過了極其曲折的道路。從人民公社到文化大革命;從否定自己,到總結教訓從新出發;從被抵制到加入世貿組織;從封閉走向開放,國家歷盡艱辛。近30年經過全國人民和世界各地華人的支持和努力下,中國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整個民族都在追求共同的目標,就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以科學技術來發展生產力。工業化速度的加快,加速了城鄉結構向現代化推進。

中國在1978年改革開放前只有2,874個建制鎮,到2005年己達18,888個。社會的階級和階層都在發生變化。除了工人和農民階級外,隨著城鄉改革的深入發展,經濟結構的變動,社會出現了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私營企業主、個體工商戶、專業技術人員、商業服務從業員等階層。社會逐漸從倫理型向法理型轉變,從血緣或權力的家長制向法律法規的行為準則轉型。領袖也從傳統型權威,魅力型權威,向法理型權威過渡。

由民主選舉構成政府和政府的組織,己成人民和政府及領導人追求的目標。人民代表大會制度越來越完善,政治協商制度為國家廣開建言之門,讓社會各階級和階層的利益獲得更均衡的保護。過往黨政不分,政經不分,有了民主監督機制後,對於克服官僚主義,讓政企分離,產權明晰,起了很好的作用。這種制度的安排,讓社會向現代多元化轉型。這種轉型己不可逆轉。社會各階級及階層的利益承認,己成社會的共識。

民眾自我意識的覺醒,個人價值、個人成就、個人利益得到社會承認。人變得更務實,在思想上更能接受改革和創新的觀念。市場經濟意識強化,讓競爭意識普及。要求尊重、崇尚平等、追求個人權利和法律意識都得到加強,個人行動趨於理性化。國家和民眾對社會不公、特權、貪腐難以容忍。對掌勺者私分財產,廟窮方丈富,國家要用人民監督的手段加以遏制。社會中比較強勢的人群,積聚財富的能量越來越大。國有制企業將成弱勢社群的支撐力。

公有制和私有制並存,讓國家能更快、更有效地積聚財富,建設現代化的城鎮,使社會共享繁榮的成果。中國社會的轉型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任務,以實現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社會主義。這是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轉型。面對國家和香港的社會轉型,我們不能只做一個旁觀者,也不能成一種阻礙社會轉型的遏制勢力。中華民族的復興和國家的社會轉型,在全球一體化的大背景下,中國將堅定地以自己的方法走自己的路。

轁光養晦,和平崛起,世界共贏,會是中國未來30年不變的國策。人們說中國在未來十年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經濟體。我們要正確面對這種社會轉型,更加謙虛慬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