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22日 星期一

美國會眾議員時隔六年再次訪華

 

/林倫理

李強總理高規格接見時隔六年再次訪華的共和、民主兩黨國會眾議員。中方將其稱為破冰之旅。這次訪問是在中美關係經歷了一段困難時期後進行的,雙方在經貿、科技、軍事等多個領域存在尖銳對立。美國跨黨派議員代表團訪華,核心目的為試探與摸底,尋求軍事風險管控,防止在南海、台海等敏感區域發生意外磨擦,並升級為危機。此次訪問被視為一種試探性出行和為元首會晤鋪路,創造條件。美國國內面對通脹高企,經濟復蘇不穩的壓力,盡管代表團以軍事委員會為主,緩解經貿壓力,是其現實的考量。

商務部研究院學位委員會委員白明研究員指出,接觸一定比不接觸強,但美國不能光嘴上說。他認為貿易戰沒有贏家,擴大內需是首選工具。他指出,貿易戰是回旋鏢,最終會傷及美國自己,加劇通脹和損害消費者利益。他提醒美方,不能一邊尋求合作,一邊採取損害中國利益的行動。合作需要美方拿出誠意和實質行動。面對挑戰,中國通過擴大內需,推動科技創新及人民幣國際化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美國政界在對華政策上存在共識,但也有關鍵分歧,民主、共和兩黨借華撕殺,雖務實聲音在上升,但仍末主導。

民主黨和共和黨都把中國視為最大競爭對手,民主黨想精準去風險,共和黨傾向廣泛對抗,全面脫鈎;民主黨想在特定領域開展必要合作,而共和黨合作意願極低,對抗色彩濃厚。民主黨聯合盟友共同向中國施壓,共和黨則強調單邊行動,同時拉攏盟友。在這種背景下中美和平共處與合作路途艱險。美國說一套,做一套,不拿出實質性誠意,不解除對華不合理的限制,兩國關係難以化解。雙方只有在世界貿易組織框架下解決爭端,增進民間和地方交流,避開國家層面的政治干擾,才能取得務實的成果,走出一條路。

中美關係的本質就是合則兩利,鬥則俱傷。盡管美國政壇目前對華強硬仍是政治正確,但基於現實經濟利益的務實聲音和力量正在不斷積聚並產生影響。這次跨黨派議員訪華就證明了這種聲音的力量也不可忽視。要使中美關係真正走向健康穩定、和平共處,需要美方真正踐行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則,與中方相向而行。這條路注定不會平坦,因為中國在持續進步和不斷發展,讓美國政客無法適應。但持續的溝通和務實的合作是唯一正確的方向。中國只要本着合作共贏的原則與人交往,我們的朋友會越來越多。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