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中國十五五規劃正在密鑼緊鼓籌備中,國家推動AI+製造,意味著一次新的產業革命正在展開。這不只是技術升級,是對整個製造業模式、勞動力結構、甚至國家競爭力的重新定義。這是一場超越工業4.0的佈局,以新技術、新材料驅動的智能化轉型。AI技術和機器視覺、語音識別、預測維護等,正被廣泛用於工廠,提高生產效率與品質。中國正加速研發人形機器人和腦機接口這類前沿技術,目標是替代重複性或危險性工作,減少對人力的依賴,應對人口老化”少子高齡化”勞動力短缺的挑戰,保持製造業競爭力。
中國已到另一個經濟與產業升級階段,高端製造崛起,AI賦能生產,助中國從”世界工廠”轉為”智能製造強國”。工信部正制定”AI+製造”專項行動方案與轉型路線圖,並推出製造業應用指南,推動整個產業鏈升級。每個行業從現在開始必須關注,跟上時代步伐,不要落於人後。AI可能取代部份崗位,但也大量創造新職位。政府強調加強職業教育與技能培訓,培養適應智能化時代的人才。這場轉型不只是技術革新,更是中國在全球製造業格局中重新定位的戰略舉措。國家領導人高瞻遠矚,為國家和人民嘔心瀝血籌謀。
目前中國已有不少案例可資參考,如海爾卡因斯用COSMOPlat工業大腦生產智能冰箱、洗衣機等製造流程,融合大模型、視覺監控、質量缺陷檢測、智能物流等技術亮點。這是智能示範工廠,實現全鏈條智能化,確讓人高興。華為工業AI質檢平台,對汽車、電子行業的質量管控、800+工業圖像處理算子,AI視覺檢測,提高質檢準確率與效率,降低了人力成本。創新奇智的AInnoGC工業大模型平台在汽車裝備智能管控,以語言、視覺、科學計算、跨模態任務支持,提升生產線智能水平,實現從感知到決策完整AI能力。
中國在AI製造業的落地能力已多不勝數,反映出中國企業在智能化轉型上的創新能力。未來AI+製造的趨勢不只是技術升級,更是整個產業鏈邏輯的重塑。大模型賦能製造全流程,工業智算中心成為基礎設施,柔性製造與個性化定製,AI質檢與預測性維護,AI與工業知識融合,政策與標準體系落地,都在鼓勵AI深度應用於製造業。我們從事實業,不能不關注AI發展的動向,配合國家製造業升級換代。這些趨勢在改變製造方式,也在重塑企業競爭力與全球供應鏈格局,作為工業家,以實業興國,必須努力跟上時代潮流。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