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30日 星期一

從超女和剩女談起

朋友打來電話談剩女問題。他剛把寶貝女嫁出去,己還了他抱孫的心願,剩女己不是他的問題了,卻原來他訴說我們一些好朋友的閨女都己年過三十多,又有學問,又漂亮,就是嫁不出去。他說這是社會問題,看看我們新一屆政府能不能在社會層面做一點事。這些剩女其實很多都是超女。超女者,就是一些能力和條件都比較好的人,就是找不到結婚對象。但我想這些人是否心高氣傲,要求太高,什麼人都看不上呢?我的朋友卻有另一種看法。.

這些朋友的女兒不是醫生就是專業人士,大部份都是高學歷者,人品好,辦事能力強。朋友說她們家庭教育好,勤奮向學,待她們學業有成,己過了待嫁年華,優秀的年青男士都己給人搶光了。因此他提出我們社會是否應恢復由家長作主這個傳統,讓兒女只管好好求學,由父母去決定他們的終身大事。他說父母都愛護子女,一定會給他們選擇門當戶對,可以托負終身的人。朋友的說法雖然有道理,但時代不同了,年青人是否有相同想法,那有待考證了。

時代進步了,無所謂父母還是自己決定,只要年青人在一起,他們能通電就好。找對象真的要講緣份,要有相遇的機會,遇到了能否把握也很重要。時間確實過得很快,十年八年只是一瞬間的事,錯過了這個黃金時期,就變成了剩女。超女就是最容錯過這十年八的的人群。她們用這十年八年追求學問,追求事業,待她生活安定下來,看到人家都有了家庭子女後,自己也有結婚衝動時,舉頭發覺身邊的好男人都給人家挑走了。

香港社會的現實情況是女多男少,每100個適婚女孩子只有80個年青男子可供選擇,加上有些男子到國內找對象,讓男子賣少見少,缺口高達四份一,也就是說每四個女孩子中就有一人結不成婚。這讓父母操盡了心。雖然政府在香港男子與國內妻子結婚後,到香港團聚的輪候讓男女雙方受盡苦頭,但也未能讓香港男子向內地流失。近年香港女子往內地或深圳找對象的人也不少,締結良好婚緣的實例也有令人感到樂觀的現象。

國內適婚男性到2020年比女性多出2400萬人,國內每年就有120萬個適婚光棍找不到老婆,是香港女性最好的出路。只要香港女孩子肯和內地融合,香港的女孩子就不怕沒有出路。香港很多人都以為中國只有農民,國內的男子都是土頭土腦,沒有受過教育的文盲。這實際是一個最大的誤解。國內每年都有五百多萬大學生出社會工作,高質素的國內男子到處都是。肯到國內工作的女孩子,很少聽說他們找不到對象。香港女孩子的競爭力其實還是很高的。

在政府層面,我認為我們可以為高質素的人士出台一些政策。我們不是歧視受教育少的人,但寄於為提高香港競爭力的需要,我們可用綜合計分的方法,對高學歷人士傾斜的政策。如男方國內配偶可得3分,女方國內配偶可得5分等方法,讓香港女士在這方面也可多一點優勢。在學歷方面,考慮對香港的貢獻,高中以下學歷的國內配偶得3分,大學以上學歷的得5分。我想只要我們可以持更開放的態度來討論配偶來港的要求,香港可以提高競爭力。

香港不要死守無原則的不歧視或絕對平等某些迂腐的觀念,香港才能有觸動整個社會向上的動力。對積極向上和不肯上進的人都一視同人,那是鼓勵懶惰和無所作為的政策。解決社會問題,要靠全社會有創新思維,肯去動腦筋和討論。死抱著絕對平均主義的度做人,香港一定發展不起來。香港一些反華勢力把美國都不採納的東西往香港塞,香港更應該提高警覺。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