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深圳和香港三家學校,簽訂合約,探索深港教育共同體建設。”深港同心‧少年同行”文藝交流活動,齊心合唱《我和我的祖國》,讓深港邊境學校的學生和學校有了交流和合作的機會。習主席說,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工程,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香港也需要培養了解國家制度的新一代,讓他們知道如何用好一國兩制,服務於中華民族復興。這是邁向教育強國的一步,為實現偉大復興,築牢根基。教育具有重大的歷史和現實意義,必須把好航向不迷路。
塑造青少年崇文尚德的世界觀、人生觀,必須克服單純以考試分數為追求目標,謀求個人成就的想法。雲南貧困山區女子高中校長張桂梅,教育學生,接受教育,改變命運,走出山區,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服務。2017年,中國淨入學率已達99.91%,初中毛入學率為103.5%,高中毛入學率為88.5%,高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中國教育目前正向更高水平邁進,從關注尖子,向注重均衡,提高質量,促進公平轉變。國家開始以優質學校牽頭,建立教育集團,以強校帶弱校、名校辦分校,讓優秀教師和校長自願交流輪崗,引導學校辦出特色。
當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必須面向世界謀劃教育發展,體現國際胸襟,為人類和平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中國要建設教育強國,必須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解答這個重要的方向性問題。立德樹人,始終是教育重要的課題。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要以天下為己任,實現中國夢,激發青少年的上進心,以民族、國家精神追求,求真學問,明辨是非,踏實做人,扎實幹事,養好思想品德,為人民服務。時代越是向前,知識和人才的重要性越突出,中國要發展具中國特色的世界水平教育。
教育已進入信息化時代,城鄉數字差距正在縮小,促進教育公平,讓億萬孩子在藍天下共享優質教育改變命運,是國家的重要改革成果。構建網絡化、數字化、個性化終生化的教育體系,是習主席的殷切期望,匯聚社會智慧和力量,實現教育強國的宏偉戰略。香港有五家世界一百大高等名校,內地有六家,他們如能合作,共同謀劃一套讓人人能夠在網上學習的課程,對提高國家教育水平會是一股助力。香港和內地高校如能有此做法,實是人民之福。如今中小學已做出榜樣,高等教育如能有此計劃不失為一件美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