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全國在高考中,各地都有護送孩子進考場的動人場面。中國人注重教育,對於學而時習之的古訓銘記於心。知識改變命運,不學習那能獲得知識,在前人積累的知識中獲得突破,創新科技讓世界更進步?中國人向全世界學習,向先進 國家學習,也向有特長的國家取經,就像唐三藏西天取經,歷經磨難也在所不惜。中國歷朝歷代都有科舉制度,苦讀聖賢書,啟發智慧,整理出治國策略,為國為民,讓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貢獻力量。中國近代向西方學習,虛心求教,在科技創新路上有所突破,獲得過人的成就。
在教育路上,中國也注重男女平等。女性的聰明才智與常人無異,只是封建落後男尊女卑的思想,壓抑了婦女的發展。1949年解放後,新中國成立,提出男女平等,大力發展教育,經過數十年的努力,讓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教育王國,每年培養出上千萬的大學生。中國從1949年大學生連高中畢業生不足一百萬人,到現在每年大學畢業生已超過一千多萬人,不得不讓世界震驚。中國教育的普及程度,世界無雙,男女科學家的數量之多,讓世人驚嘆。中國的教育數量和質量都在急速增長,對世界的貢獻讓人羨慕。
不拘一格選人才,是中國任人唯賢的標準。現代高考已成國家選拔人才的第一關。在14億人中每年選出數千萬人加以培養,最後有一千多萬人跑出,為國家和世界服務,成為領跑世界的精英,理所當然。沒能考上大學的,當然也不是廢品,而是根據他們的能力,由各專科學校培養,成為中國製造業領先世界的中流砥柱。中國的教育制度和措施,使每一個想學習的人都有機會,讓他們學到本領,服務社會,獲得發展機會。不少教育家,窮畢生精力,幫貧窮地區學生掌握知識,改變命運,讓整個國家都因而得益。
每年高考已成國家大事,全社會都在為高考生保駕護航。這樣的社會風氣,世界少有。一個尊重知識、重視教育的國家,命運一定不會差。我們對張桂梅等有奉獻精神的教育家,充滿感激之情,是他們讓優秀的青年變得更優秀,成為國家和世界的棟樑。無論富貴貧窮,只要學有所成,勇於承擔,都是國家和人民的財富。在高考的這幾天,我們對教育學生,培養他們成材的教師致以崇高的敬意,對他們辛勤的付出表達感謝。學生考績不管如何,你們努力過了,在我們這個偉大的國家,為人民服務,前途依然光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