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特朗普要美國製造回到美國,決定對蘋果加徵25%關稅,讓蘋果公司犯難。美國不只是缺工人,連技術工人和優秀的工程師都缺,要製造業回到美國,難上加難。就算組裝回到美國,產品心臟系統還要依賴外國,對工人工作幫助不大。同時,工業已自動化,能用的工人也不會太多,杯水車薪,解決不了就業問題,相反只會讓企業難以生存,最後會把美國製造業搞死,連科技創新也不可持續。美國對韓國三星,對歐盟企業要加徵50%關稅,讓盟友頭痛不已,都在想辦法反抗。盟友變成對手,對美國發展有利嗎?
加徵關稅對美國短期利益只能體現在關稅收入上,但也可能與一些國家脫鈎斷鏈,或縮小貿易量。這會引發美國經濟進入蕭條期,對美國經濟不利。對美國最有利的發展模式,其實是吸引全世界最優秀的人才,到美國進行科技創新,再利用美元優勢,把製造業發展到世界各地,佔領世界市場。這其實是合作共贏的事。現在他選擇倒退到以前的做法,與中國掉換角色。中國向世界發展中國家轉移生產力,也保留高端製造業留在國內,而美國也有高端製造業,但卻想搶發展中國家業務,可想而知美國正在墮落之中。
中國製造是全方位的在進步。中國的發明創造不一定要全在中國生產,可以有一部份輸送到國外去,利用外國資源、人力、資本、市場,照樣賺錢,養家糊口。美國政策本來就是這樣,讓美國積累了大量財富,現在他退出自己多年制定的合作機制,拱手讓給中國,對中國來說是天上掉下來的餡餅,不去接才是傻瓜。中國鼓勵走出去,中國培養的大量大人才,就是要為世界服務的,要把自己鍛練成世界級人物,成為跨國公司。我們不只要在發展中國家辦工廠,我們還要到美國辦工廠,把中國企業和工廠辦到美國去。
中國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不只要在國內辦企業,服務14億人民,我們還可把企業辦到世界去,服務另外66億人。中國的發明創造絕大多數都與民生有關,是世界193個國家都需要的產品。我們想的是怎樣做到價廉物美,人人樂於使用,並幫助當地經濟增長,共同富裕,對中國經濟增長也非常有利。中國人志在四方,與人合作共贏,培養各國合作伙伴,成為80億人的朋友,比打貿易戰和增加關稅不知要好多少倍。到最後,世界若能互免關稅,這個世界不就大同了嗎?關稅戰是短視政策,不可持續,不利世界發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