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習近平總書記說,”科研工作者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骨幹,要拿出人生能有幾回搏的勁頭,放開手腳,為建設科技強國奉獻才智,寫下精彩篇章”。中國有不少科研工作者,就是這樣為國家富強,奮力前進,讓中國走到世界前端,為世界做出更大貢獻。中國注重教育,培養人才,每年培養出一千多萬大學生,不只為中華民族服務,也為世界80億人貢獻自己的力量。建國領袖毛澤東曾指出,中國應對世界有更大貢獻,不練就一身本領,怎能對世界有貢獻?中國人才輩出,已成中國特色,讓中國全面崛起,造福人類。
人不費力拼搏,難有成就,但拼搏要有方法和策略。利用集體的力量,才能讓科技進步更快取得成果。總書記鼓勵全國上下一心合作共進,指出”院校和企業形成共同體”,”要快馬加鞭,把激勵、促進政策進一步抓好”。只有合作,才能更徹底的”跨界實驗”,中國進步往往不是一個研究院自創,而是多個研究院合作,與企業結成一體,讓國家在短短的75年裡取得了驚人的成就,走到了世界前端。這與中國的經濟體制有很大的關係,是集體主義,以人為本,造福百姓的思維和制度有關。如果大家都想不通,成就必慢。
不少發明創造,若果只放在抽屉裡,不拿出來分享,就只能躺在那裡,阻礙更快出成績的時機。有了集體主義精神,懂得分享,就能合作共贏。世界的財富是給有能力的人用的,分工合作就能做更大的事。個人力量有限,合作才能共贏,懂得分享,你的力量無窮,把別人的力量變成自己成就大業的助力。人生財富帶不走,大事業要有大格局,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加油添火,自然與眾不同。只有捨得,才能有捨才有得,也就是走共同富裕之路,才能成就大業。毛主席領導中國人民打天下,大公無私精神很重要。
大公無私,不是無求,求的是一個偉大的事業,讓中華民族復興。把天下與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你的事業就會越做越大,幫你的人就會越來越多。你越懂得分享,格局越大,你的事業就會越大。志同道合,就是能夠助你打天下的人,他們可以不要個人利益,可以無私奉獻,但他必須考慮周邊出力的人,為天下百姓著想,他才能獲得人民的支持,成就大業。每種人都有特長,打天下必須懂得分享,才能讓事業做得更好,發展得更快,聚集人才,達成共同富裕的目標。財富是給有能力的人用的,最大的能力就是懂得分享的意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