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倫理
香港有人認為香港地小人多,做做貿易,搞搞金融或服務業就可以了,沒有必要去搞工業,工業就讓內地同胞做就可以了。他們認為工業是辛苦錢,賺錢少,不做也罷,而且年青人也不願意進工廠當工人,認為搞工廠沒有前途。這都是認識的誤區,對實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甚至有些人還對工業持鄙視態度,認為香港不應搞工業這種低端行業,浪費時間和精力。同時也有人認為香港已沒工業了,長時間不事生產,工廠不同環節的各種人才都找不到,還怎樣再工業化?與其費時失事,不如做點別的。
香港金融、服務業發達,工業確實在式微,但香港是否真的沒有必要搞工業,那就值得商榷。香港曾因上世紀70年代工資低廉,美國企業把電子加工等項目移到香港生產,女工每日收入在一美元左右。香港人在這個基礎上,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和勤勞,發展起電子業、製衣業、玩具業、塑膠業等,讓香港經濟獲得了巨大的發展,給金融市場繁榮打下了基礎。國內改革開放後,給香港同胞提供各種優惠,香港工業在1980年開始北移,香港金融跟著港商投資內地,也獲得了很大的發展。香港工業再也沒有人去關心了。
香港對工業感興趣的人越來越少,人才凋零,曾經從內地移居香港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工業界人士也逐漸老去,新一代都不選擇進入工業界。香港工業有心人,提出再工業化,其實不是要把移出去的工業再搬回來,而是希望香港為國家在中國製造升級換代作出貢獻,為工業培養人才。香港有良好的金融市場,就是缺乏實業,對科技創新非常不利。我們不是要香港變成全是工廠,而是有一定比例的工業對香港發展有利。星加坡土地和人口都比香港少,但他也有25%左右的工業,香港有個15%左右的高端製造業,對香港科技創新會更有利。
國內到香港讀大學的理工科人才不少,香港有良好的資本市場,只要稍加扶持,引進國內一些工業人才,帶領香港理工科人才進行科技創新,發展智能製造,讓香港再工業化不是沒有可能。香港在醫藥、環保節能、機器人等製造業方面利用資本市場的優勢,香港的年青人的發展機會將更多元化,而且跟著國家政策,一帶一路的發展出去,香港會是一個不一樣的香港。香港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國家大力支持香港科技創新,香港再工業化的條件已經具備,有志的年青一代必須敢於迎接挑戰,為香港再工業化做出貢獻。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