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27日 星期二

內外雙循環有利香港再工業化



文/林倫理

香港要維持一定的工業比重,讓香港年青人有更多出路,使香港經濟發展更完美。人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理想也是多種多樣的,工業是社會經濟發展必不可少的部份,香港人的就業,職業選擇也應是多樣化的。沒有工業,香港就不完美。香港從事工業生產的朋友不少,香港土地供應不足,費用高昂,不少工業界朋友就跑到內地辦工廠。有些朋友希望在香港辦工廠,從事生產,也是好想法,政府應提供一定支援,讓香港再工業化。當然,香港若要有一定規模的工廠,就要搞高端製造業,為香港培養出新一代工業家。

我相信特區政府會在第14個五年計劃期間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為國家培養工業人才。香港完全有能力在這方面投入,培養高端制造業人才,為國家未來15年的發展打基礎,貢獻力量。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科學園、各大專院校都有相應的積累和能力,促進香港再工業化,讓香港在有限的空間,為國家和香港培養出工業人才,擴散到國內和一帶一路國家,促進香港經濟多元化,讓香港人才為國家和世界服務,為中華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力量。香港人不是生存在一個孤島上,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應有更高遠的志向。

國家內外雙循環有香港的角色,特區政府應撥出一定資源,讓香港工業能有所作為,為長遠的人才多元化提供良好的生態。香港金融市場搞得不錯,科技和工業也不能缺席。十四.五是一個良機,讓立法會議員和政府官員有一個立功的機會。香港不能錯過這個機遇,為香港創造條件,讓香港再次騰飛。香港已瞄準醫藥生產項目,中醫中藥現代化生產也是香港值得追求的方向。我一直看好董建華時代提出的中藥港概念和理想,可惜敗在陳方安生積極不干預、不扶持的錯誤路線上。我盼望林鄭能助港奪回失去的時間。

香園圍已明確為香港再工業化之區,望工業界朋友能團結起來,讓這裡成為與內地對接的地方。國內先進製造業設備已發展得相當不錯,香港工業要進入先進行列,必須利用國內人才,引進先進技術人才帶領香港有心投入工業的年青人,走向光輝的未來。師傅帶徒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香港工業界朋友曾經當過國內年青人的師傅,現在徒弟成長了,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香港年青人也得向國內師傅學習。我們希望香港工業除了為香港創造效益,也應為國家發展出力。特區政府應在這方面投入,為千秋萬代建功立業。

http://nationyouth.blogspot.hk/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